阅读与写作
2020-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简远山人
看有人在朋友圈发了这么一段话,挺有道理的,特记之:
认识一个朋友,挺牛的。别的不好说,有一点我觉得挺有趣:他能看出一个人读过多少书。他说,人读的书都在脸上写着呢。读书少的人,脸上常有一种狭促和盲目,这是精神饥饿的表现。因为读书能让人明是非、通情理,所以读书越多的人,精神上越不容易被困住,脸上也就更温和、自在些。
虽然人人都说读书好,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许多人,都只是看起来爱读书而已。
阅读,说到底是一种精神劳动。越是有用的书,读起来可能就越累,因为需要配合深入的思考,需要花费心力去理解其内涵。而读后的收益,却没那么立竿见影。很可能我们费了很大力气读完一本书,并不能立刻感觉到获得了什么。于是,许多人便没有耐心去等那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出现。
心态不对,行为就变形,结果就令人失望。
真正能从读书中获得益处和乐趣的人,往往都对阅读保有悦纳心和敬畏心——我知道这是一本好书,我读后将有所得,而我愿意安心地等那个好结果出现,不会要求立刻“变现”——这或许才是阅读时应有的心态吧。
看完这段话,我的感觉是:
1、一个人读不读书,脸上确实能看出来,读不同类型的书,恐怕气质也有所不同。爱看武侠电影的和爱看言情电影的都不一样。爱读军事书籍的和爱读诗的也不一样。
2、许多人只是看起来爱读书而已,实际并没有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确实是很多人都愿意附庸风雅,但真正的风雅者却少之又少。胸中有丘壑,触目皆景观。
3、读书的心态、行为与结果,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东西。心态正确,行为从容,结果却不必期。
4、阅读与写作都不必带有功利性。带有功利性似乎就有点变质了。
5、延伸的感觉:
看完一本书,匆匆写下感觉是否也不对呢?是否理解太浅了呢?可是,一本书,刚刚看完的感觉就像刚刚看完一部电影一样,当时的感觉是最丰富的最清晰的,最能记清百感交集的感觉,此时应该立刻写下来, 如果再等一段时间,许多感觉就淡忘了,只记得印象里“好”、“棒”、“惊悚”、“感人”等,细节早就模糊了……不过,可以写出来,凉一凉,回头再看书再修改,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不过,多年后仍能记得好的书或电影,一定是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好作品。
另外,作为写作者,倒真不应该急着求“变现”,物质和精神上都不应该有索求。我手写我心,有应和着高兴,没有也无妨。抱着目的而写,而等,都不对。
虽然我们经常陷入这样的误区:文章如果没有人读,写了还有什么意义?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钓”什么呢?
没有鱼,就钓“意境”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