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无求,立地成佛,新年快乐。
“我不喜欢墨尔本,我想要离开。”
在持着打工度假签证踏进了澳大利亚净土,进来的第一天开始,就开始说服自已“多给一点时间,多停留一会,或许你就会喜欢上这座城。”
这个城市肮脏极了,在大街小巷里来回转动时,随处可见涂鸦和垃圾桶一同存在,深刻得体验到街头艺术(underground art),视觉很美嗅觉体感很糟糕,很脏但很带感,这种艺术和博物馆美术馆那种高级而干净的艺术衍生出完全不一样的感觉,那种奢华的艺术品高雅美丽,有着遥远的隔离感。而墨尔本的街头涂鸦像藤一样趴趴爬满了整座城。
在这66天里,听过也经历过太多肮脏的故事:
我的第一份工在工作两天后依然没有签上合同,因为工作的来之不易,正式上班就答应老板出差,出差前才急急忙忙地把银行卡基本资料交给了部门,回来后发现自已难以胜任这份工作就辞职了,工作7天工资应为420刀,至今尚没收到。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很多人举家移民过来,说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因为太多阶层的融合,这个熔炉把一些文化的习俗消灭了,例如亚洲人打招呼只是很简单地说你好,欧洲人喜欢有身体接触的拥抱,因为有着不同文化的融合,大家都在打招呼这件事情上见机行事,时而出现一方想要亲脸颊,但另一方无动于衷的时刻。
不管怎么样,在工作上并不是所有人都特别好,在和我一起打工的人里面有人移名过来了十多年,但还是和我从事着一样的工作,看着他为了省钱,走了几里的路和团队集合,鞋子都破了一个个洞,能蹭吃就蹭吃,一副艰辛为生活的样子,有一种新年过节民工穿得破烂回家的幸酸感。
这些一个个肮脏的故事都发生在墨尔本,因为又美又脏又乱,这里衍生着奇幻的魔力,像一个极其缓慢的漩涡,慢慢罩住你,半强迫式地让人爱上这座城市。
于我而言,这座城市最大的魔力是它的多元性,这里有国内一切的东西,同时也有我想要探索的西方文化,因为它脏乱美,所以更容易产生错觉可以成功,给人亲切感,落地生根。
“这里吞噬了我所有的感官和灵感。”
来到这个城市的初期,因为太多元的文化,让我一下子失去了全部的感官和判断能力,这里再没有对错,只是适不适合你的群体,突然没法持续地写文章和录制视频,以为是因为城市的复杂导致灵感的缺失,曾逃离过墨尔本一段时间,却发现那是我自已的问题,因为没有了对错,开始迷失了自已,看不见任何的以前在内心的标准。
曾有一本书写道:“事实上,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它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作者将其提供给读者,以便他发现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就发现不了的东西。”曾以灵感而鲜活的我,对很多东西和失去了兴趣,读不下书籍,看完电影或者视频,都不能有其他的想法。
以前看每一个电影都会哭会笑,会因为画面联想起自已的某些经历,内心情感澎拜汹涌,写下了很多自已的故事。记得曾和朋友去看了一个女孩找家的动画片,我在电影的结尾哭得稀里哗啦,随后非常矫情地和朋友:“这个女孩子真的很爱家,呜呜。”
现在看完电影,只有去豆瓣或者微博看看别人是怎么想的,阅读了很多别人的故事和情感,用别人的精彩填满,但在自已心中却反射不出任何一个情绪和片段,所有的我引以为豪的敏感和细腻都躲着我,留着我在原地,慌张地像一个孩子。
因为正在一个多元的层次和打开对不同文化的接纳当中,我几乎被所有的资料淹没失去了初心,估计只能持续输入,再强迫自已输出,在这丰富的文化上找到新的自我,便又是新的一年的开端,这是我新年愿望,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呢?
祝大家新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