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本童书挑战42《汤姆和小鸟》:儿童有自己的向往和追求
文|紫芋湾
《汤姆和小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爸爸带着汤姆去市场。市场里商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汤姆只能呆呆地跟着爸爸。爸爸挑选各种水果和食材时,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偶尔发现一只小狗,便蹲下抚摸。
突然,汤姆发现树上挂着许多鸟笼,笼中的小鸟们失去了自由。其中,一只羽毛呈紫色的小鸟吸引了他的目光——这只鸟的羽毛颜色与他的衣服一样,它静静地待在笼中,眼神呆滞。汤姆十分喜欢这只小鸟,便央求爸爸将它买下。
把小鸟带回家后,汤姆悉心照料:给它喂食,趴在桌前观察它进食的模样;把小鸟放出笼子,向它展示自己的飞机模型;小鸟飞到灯上,他就拿食物引它下来;喂食时,他会把小鸟暂时放回笼子;他还将小鸟的模样画了下来。睡前,汤姆甚至会倒立着看鸟;白天,也常趴在桌子前静静注视着它。
然而没过几天,小鸟变得食欲不振,也很少喝水,还开始掉羽毛,总是对着窗外哀叫、瑟瑟发抖。书中配图展现了小鸟曾经在森林中的自由生活:在枝头欢快地飞跃,与其他鸟儿嬉戏玩耍,捕捉虫子,还会在枝头喂食幼鸟。但后来,一只大手将它抓住,关进了笼子。
汤姆似乎察觉到了小鸟的不开心,心中满是不舍,却还是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打开窗户,放飞小鸟。小鸟从窗户飞走了。
夜晚,汤姆被异响惊醒。他起身打开窗户,发现窗台上留着一片紫色的羽毛,正是那只小鸟的。汤姆握着羽毛,安心地进入了梦乡。
在梦里,小鸟变得巨大,来到他的床边,带着他一同飞向窗外。最后一幅图中,汤姆与小鸟翱翔在高空,下方是连绵的青山与浩渺的碧水,展现出自由与美好的图景。
阅读《汤姆和小鸟》后,我有四点深刻体会:
第一,无字绘本的独特魅力令人赞叹。全书仅以色彩鲜艳、画面丰富的图片叙事,即使没有文字,孩子们也能通过极具表现力的画面,轻松理解故事内容,读懂人物的表情与情感。尤其是大量采用特写镜头聚焦小主人公,强烈的视觉冲击瞬间抓住读者目光,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
第二,故事中的亲子互动引发深思。在热闹的菜市场场景里,汤姆全程沉默地跟随父亲,父亲专注于挑选商品,既没有与孩子交流,也未顾及他的想法。鲜明的对比之下,大人世界的喧嚣与孩子内心的孤独形成强烈反差。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往往因忙碌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亲子之间仿佛存在一道无形的隔阂。
第三,故事构思巧妙,寓意深远。书名“汤姆和小鸟”暗含双重隐喻:被大人忽视的汤姆,与笼中小鸟形成命运的呼应;当他察觉到小鸟对自由的渴望后,选择放归,这一行为不仅是对小鸟的救赎,更折射出孩子内心对自由的深切向往。故事结尾,无论是梦境还是现实,小鸟带着汤姆飞向天空的画面,都生动诠释了即便缺乏大人的陪伴,孩子对自由与快乐的追求也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