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过去和解是爱的最好方式
——读豆瓣阅读征文大赛作品《白昼长》
闲来无事,喜欢在豆瓣上看故事。有一天,正翻着,突然飞来一条信息: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邀请你来当评委 ,完成评价后有奖励。有故事读,还有点儿小利,那就读读看。
先读的一部小说是《白昼长》,讲的是一对夫妇失独后的故事。
黄素晚和老杨是一对教师夫妇,退休后两人到上海租房生活。有一天,接到“女儿”艺萱的电话,告诉老两口,自己要结婚了,别无多言。
文章一开头就营造出淡薄孤单的的气氛,让人隐隐觉得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并不好。
接下来,两人开车回去参加“女儿”的婚礼。女儿在黄素晚的回忆中出场:车的颜色是女儿选的,女儿记得一次全家出去游玩的所有细节。
回忆中的场景是温馨快乐的,现实中的描写却阴郁冷漠。回忆与现实的交叉刻画,凸显了有女儿和没有女儿的巨大反差。
老婆固执己见,老公小心翼翼。老杨认为,人生很多问题都是干扰性质的题目,不计入成绩,放在那里就好。
黄素晚为女儿准备了口红,是女儿日记本中的牌子,还买了她喜欢吃的天妇罗。女儿爱写一些小说,用孩子的想象力去描绘这个世界,黄素晚想,女儿以后读个中文系也不错。
父母永远记得孩子的爱好,为孩子准备他们喜欢的,是为人父母的幸福。
女儿从小就喜欢上海,憧憬将来在上海学习工作。退休后黄素晚坚决要到上海生活,老杨并不质疑,只是说“好啊!”。老两口并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但黄苏晚喜欢拉着老杨参与其中,这些比女儿的想象还要丰富,是把女儿的向往都具象化,再添枝增叶给予色彩。
读到这里,真让人泪目,两位老人一直追随孩子的幻想。或许,这能给他们单调的生活带来一丝慰籍吧。
在回家路上,天降大雨,黄素晚问老杨:“会不会,只有我们在下雨”,声音像是多个夜晚里她失眠时的叹息一样。老杨没说话,将车开得很快,他觉得,雨声和油炸食物的声音简直一模一样一样。
在服务区,邻桌的一个老奶奶问:“人生好苦啊,你觉得苦吗”?没人回答。
再出发,天空明亮,黄素晚回忆起女儿小时候看电影出来,感叹外面很亮,仿佛另一时空。此时,黄素晚也情不自禁的想赞叹。
这一节,书中描绘极为精彩,对话也让人深思。妻子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苦,丈夫并不回答,对女儿更加思念(天妇罗是一种油炸食物)。老奶奶的问话是对黄素晚的回答,人生皆苦,没有谁活着是容易的。再出发,光明重现,黄素晚是不是也从阴霾中走出来了?走向光明?就如作者在书中所写:苦难像是流水中横亘的巨石,难以逃避又可逃避。
当晚,夫妻二人住在老杨妹妹家,路上遇见了女儿学生时代的曾经喜欢过的男同学。黄素晚将女儿喜欢他的事情告诉了他。她这样想:那个小女孩被多一个人想起,这就足够了。
读到此处,就基本知道,女儿已经不在人世。夫妻俩一直活在对女儿的思念,对过往美好的回忆之中。
婚礼前一天,老杨夫妇见到了“女儿”艺萱。艺萱和他们是疏离的,黄素晚不知道艺萱会游泳,不知道艺萱喜欢吃什么。艺萱每个月固定的时间与夫妻俩通电话几分钟,骑摩托车摔伤了也没有告诉他们。
艺萱和回忆中的女儿形成巨大的反差,作者暗示我们艺萱并非老杨夫妇亲生,还特地指出了艺萱会游泳。
回来后,黄素晚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自己怀孕开始回忆,生产的辛苦,初为人母的喜悦。她说:“美好的时光就像被偷走了一样,后来又还给了我们,在我们都不需要的时候。”
有女儿的时光是快乐的,失去女儿的日子是痛苦的。夫妻俩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苦苦熬着每一个白天和晚上,这就是本篇的题目——白昼长
对女儿的回忆到高中戛然而止。黄素晚觉得自己在时光中挣扎,说出了自己对丈夫的误解,认为丈夫心理越来越淡,她并不怪他,让他可以选择离开。
老杨却问“责怪我?我哪样?”
黄素晚脱口而出:“是你教她游泳的!”
老杨艰难回击:“是你教她要做个好人!”
文章到此,已经明了。夫妻俩培养了一个优秀懂事的女儿,中学的时候,为了在水里救人,失去了生命。两个人一直压抑着,听到“女儿”艺萱要结婚的消息,终于爆发了出来。
参加艺萱婚礼前有一个小插曲,夫妻俩去照相馆照相,以前的老陈不在,和自己的儿子闹很严重矛盾,这段时间都在家躺着生气。
失去孩子很痛苦,家庭圆满也有烦恼,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这个小故事也从侧面向老杨和黄素晚提醒。
婚礼签台处,清楚的写着新郎、新娘的名字:武文皓梁艺萱。
原来艺萱就是老杨女儿救起来的那个女孩,为了报答恩情,就认了老杨和黄素晚作爸妈。
黄素晚站在艺萱身后看了她良久,然后走过去和她说:“来之前。我们换了电话号码”。
这个结尾收得很好,令人回味。
夫妻俩失去女儿后,一直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妻子在崩溃的边缘,丈夫小心翼翼地陪着妻子,尽量不把对女儿的思念表现出来。这种痛苦不但纠缠着黄素晚和老杨,也纠缠艺萱。艺萱要结婚的消息,带来的是思念的暴雨,或许他们会一直活在雨中。老奶奶的问话和老陈的故事,似乎使他们醒悟了:要将艺萱放下,要将自己放下,要将过去的执念放下,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才是对女儿最好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