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心理

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

2022-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麦麦麦麸

认识自己,在心理学中叫做「自我觉知」(Self-awareness),指的是对自我的清晰认知、透彻了解和合理评价,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自知」。

有趣的是,绝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具备很高的自知能力,但他们的觉知往往都是错的。

心理学家 Tasha Eurich 的研究发现:约 95% 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

但在所有受访者里面,实际上只有约 15% 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跟实际的表现是比较匹配的。

那么,不自知会有什么问题呢?

如果一个人不够自知,但同时他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是不是也是一件好事呢?

其实,不够自知的话,往往是很难真的过得幸福的。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

我们的大脑会有一个功能,会把我们生活中经历的事件,接收到的信息,我们内心的想法和反应,以及我们所作出的应对,等等这些东西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自洽的整体,从而构成我们的「自我」。

这个由大脑所建构出来的自我,就叫做「叙事自我」(Narrative Self)。

如果不够自知的话,会有什么问题呢?

你所构建出来的「叙事自我」,很可能是彼此矛盾的、难以相容的。

这就会导致,我们常常会遭遇到自己无法逾越、无法克服的「认知障壁」。

我们被这些障壁阻断,无法越过去,也无法绕过去,因为在我们的「叙事自我」里面,这些障壁本是不应该出现的。

但实际上,它们就是出现了,而我们的经验无法理解它们的存在、也无法解决。

这其实就是许多人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困扰的来源,也是造成我们内耗的一个重要因素。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 为什么我这么优秀,但大家就是不喜欢我?

你真的有你所想的这么优秀吗?

你的「优秀」对别人来说真的有价值吗?

别人是否喜欢你,跟你是否优秀之间一定有必然关系吗?

—— 明明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们好,为什么你们就是不领情?

这种「为你们好」是真的好吗,还是你一厢情愿而已?

别人真的需要你这样做吗?

你的方式和手段真的没有任何问题吗?

—— 我劳心劳力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结果这么糟糕?

你的付出对事情的发展起到了实际的帮助和作用吗?

这些付出有实际意义吗?

结果真的是可控的吗?

诸如此类。

「自知」可能未必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幸福。

但它可以帮助你更清晰地了解你的能力边界和认知边界,从而规避风险。

避免陷入自己所无法处理的事态里面,也避免钻牛角尖、停留在内耗、后悔和沮丧之中。

反过来,「不自知」也许能给你虚假的满足感。

但长期来看,这种虚假的满足感一定会在某个时刻被戳破、引爆,从而让自己陷入「认知障壁」的围困里,无路可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