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孔子为世人树立的标杆

2023-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大盗东门吹风

在孔子心中,“圣人”已经是达到了人生的至高境界,就如孟子所言:“圣人,人伦之至也。”这样的人,也是“仁”的道德理想体现者,属于神话般的存在,是“一面具有巨大精神号召力和情感凝聚力的伟大旗帜”。

对于这样可望而不可即的“圣人”,是普通人是无法靠近的,就连孔子也“不得见之矣”。那普通人要到达“仁”的境界做不了“圣人”,但至少能成为“君子”。

在《论语》中,对于“君子”的解释多于“圣人”,君子一词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107次。因为孔子教育的对象就是普通人,君子正是生活在普通人群之中,是可以“得见”的。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也多侧重于在人品和操行上来讨论君子,他努力让君子品格德性之意成为社会认知的共识,成为可学可做的人格范式。

作者说:儒家的君子境界,本质上还是积极入世和进取的精神。确实,儒家对君子的要求是“内圣外王”,对内把自我发展看做是一种毕生的追求,对外则是把家国情怀作为君子精神世界中最重要的价值追求。

正如宋代学者张载所谓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于是“君子”这个称谓成为所有学儒者希望企及的目标,在后世儒学这条长河中,在浪涛之巅,指引着整个社会文明前进的方向。

笔记来源:

书名:《孔子的世界》

作者:武斌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