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做你的妻子,而不是成为你的母亲

2017-10-25  本文已影响138人  阿缘

“虽然事隔多年了,可我一想起恋爱初时,他让我做饭给他吃,还让我给他缝补裤子,就感觉非常地愤怒。”

“当时你就有愤怒吗?”

“没有,当时我年纪小,什么也不懂,他让我做,我就做了。我现在后悔了,如果我当年清醒一点,也许就没有后来我们的婚姻了。”

向我诉说这段话的她已经快五十岁了。她总结她的婚姻,失败在开头上。“他根本不爱我,他想找个妈照顾他,可我不是他的妈。”

“为什么当时你没想到要拒绝为他做饭?”

“我当时很爱他,他让我做,我就做了。”

“那之中,是否也有一种甜蜜在?他当时开心吗?你开心吗?”

“好像是开心的。”

回忆往事,人总有另外的解读,而这另外的解读所下的结论,来自于故事后来的发展。人从来都不是真正在回忆里,人往往带着后面的伤痕来回忆往事,往事就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模样了。

有时候,我们人类的联想是虚幻不实的。这种虚幻不实体现在我们善于拿心结去解读一切现象,比如这位女性因了后来婚姻的不幸福,将原因归结在一个莫名的理由上,其实这些都是她自我的解读。而我们的自我,常常是不稳定的,是情绪中心的,自然容易引起幻觉式的联想。

但我体会到,她通过表达对恋爱最初的悔恨来埋怨丈夫隐隐地想要把她当妈的愿望。

“你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照顾者对吗?”

“是的。我更希望他能来照顾我。”

“是否因为他无法照顾你,你们的婚姻才出现危机?”

“是的。我希望他照顾我,给我很多爱。”

“恋爱初期的时候,你是否希望给他很多照顾,所以才会答应做饭给他吃?”

“是的,那个时候我确实有想照顾他的愿望。”

“可是后来,你觉得你不想照顾他了。”

“因为我没有得到我所要的,他不关心我。”

“你照顾他其实是想要得到他的关心和回报的,对吗?”

“是的。所以,一开头,是不是错的是我?我不应该想要照顾他对吗?”

其实关系没有对错,它只是一种本能的形成。开始想要在关系中照顾他人的人,自然会在关系中形成一种照顾与被照顾的关系。这是两个人在相处时经由潜意识的默许下发生的,只是人未自觉而已。

在婚后,如果照顾与被照顾者之间的互动过度地失衡,或者说原先想当照顾者的那个人,发现自己无法胜任这个职责了,就会反过来试图向对方索爱——当然,关系能够变得不均等及失衡,都与两个人的情感意识是否达到了独立有关。

我试图向她说明另一个真相:其实,人都是在婚姻中寻找父母。为什么你会期望他来照顾你?因为你希望对方成为你的父亲。而他的动机很明显,恋爱的时候,他就希望你成为他的母亲——我们难免会把与父母的关系投射进我们的婚姻,我们与父母之间总有可能的缺漏和遗憾,我们希求在婚姻中得到弥补。

可以说,在我们的内在自我没有成长得很好的情况下,希求对方成为自己的父母是一个隐性的天然的需求,无法被否认的需求。然而,我们自然无法成为对方的父母。也正是因为如此,婚姻中才会开始产生碰撞和冲突,而一切的碰撞和冲突,都可能带来其后的良性秩序的回归——婚姻中两人若有一方在互动的过程中意识到了自我的不足,意识到了婚姻问题的根源所在,他就会站立起来自我成长,他的个人成长又会带动着婚姻关系持续往下发展,逐渐使男女双方的关系能够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这样婚姻才能走到和谐幸福的那一步。

那个时候,也许男人不是女人的父亲,但依然能够很好地照顾女人,女人不是男人的母亲,也一样能够有效地关注丈夫,这样,男女双方的关系就得到了有效的平衡,幸福的婚姻也才能成为生命际遇的可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