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
“ 也许,提出一个核心问题要比解决很多个问题来得更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95783/e346018f2db6e94a.png)
01
—
前段时间,我看了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的一段演讲视频。
视频中,李想以创始人的身份阐述了这样一段话:
在一个创新驱动的商业系统中,作为决定战略目标的人,不仅要看行业的变化,更要让自己站到更高的维度去发现问题和挖掘问题。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能解决问题,而是根本发现不了问题。
这让我联想到最近一直在推行的“问题解决法”。
有位同事就曾跟我反馈过:我发现你的这个方法,怎么都是“怎么做”的逻辑。
而我想要的,首先是我们能暴露出哪些问题,是不是所有该暴露的问题都“显性化”了,
有了问题清单,才能一一对照着解决啊。
02
—
以上这些,还都说中了我的“痛处”:
我总是把思考焦点都放到了“怎么做”上,研究的是方法和行动,而忽略了“有什么”问题,其实就是发现不了关键点。
抓不住关键的东西,那套路再好、行动再快都会是徒劳了。
所以,最近我想通了这样一个逻辑。
构建一个产品,很多时候最难解决的不是产品应该怎么做,而是要确认产品的定位及发展方向问题:
这个产品的主要用户是谁,要解决Ta们什么痛点,这些痛点又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产生,我能提供的产品跟同类竞品相比有何竞争力。
这类问题,是所有问题的起始和根源,解决了源头的问题,其他的问题才会相应迎刃而解。
03
—
相应地,我也试着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到底是什么能改变我人生成功的概率?
是不辞辛劳地疯狂做事吗?还是不顾一切地勤奋努力吗?
还是那些人生中不得不关注、不得不思考的“核心问题”与“底层能力”。
当下是个概率更小的世界,在每个岔路口能依托本质思考判断对方向,其重要程度可能要远远超过努力程度。
我原来理解的“为未来做准备”,可能只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但真正的做准备,其实是抓主要矛盾,思考核心问题、关注底层能力,在合适的时候埋下希望的种子!
也许,大多数人的忙乱与焦虑,很大可能是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去埋下那个应该埋下的种子。
04
—
另外,我还要注意的是:
碰到麻烦和诉求,要让自己站到为什么的层次思考,要从表象问题深入到本质问题。
打个比方,在工作中如果有用户来问我:“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两个想法,你看看,哪个想法更容易实现?”
这时候,我就不应该直接回答。
而是要等对方说完他的想法,再反过来追问:“您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呢...”
我要帮用户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判断“哪个做法更好”,而是通过追问“为什么”,找出做事的目的及背后的动机,然后再来判断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甚至如果我能了解更多的“为什么”,也许我就能发现,原来很多看似全新的问题,其实只不过是旧问题换了一身装扮,再次出现而已。
05
—
最后,总结一下:
也许,提出一个核心问题要比解决很多个问题来得更重要。
因为,提出核心问题,不仅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更需要抓住本质,养成从“为什么”去思考的习惯。
这就像查理·芒格说的那样:不断地找问题,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你就能更好地思考,通过问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你就能变得更加聪明。
把这个思考再放大了说。
想一想我们的人生,是不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有些事为什么要这么做,每时每刻为什么要这么活。
不知道人生的目的与意义,那么只会模仿别人去“怎么做”,这样的人生就处于迷失的状态,没有方向,可能也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