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讨论
这一次讨论,我还没思考好就进行,又是妥当,但是还是记下来,也许以后可以再讨论一次。
昨晚女儿和我讲,学校有个小朋友,考试写作文,诉说对一个任课老师的厌恶。老师们都觉得他文笔流畅,叙述生动,可是还是给了他很低的分数。老师们也是商量很久。觉得如果给他高分,会让小朋友们争相效仿。但是文章写得不错,也不想给小朋友0分,所以就决定给一个很低地分数。
她们班老师给小朋友讲了这件事,也可能是给小朋友一个前车之鉴。
其实老师处理得并没有什么不妥,老师没有提小朋友的名字,没有提他厌恶的老师是谁,最大程度保护小朋友。
这样的文章要不要写?怎么写?这是我和女儿讨论的问题。
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情感,所以我教女儿写文章还是基于她的所见所闻,或者索性就是编故事,不希望她进行虚实结合。因为如果事情不是真的,她叙述事情都是她主观想象,可能脱离现实,缺乏真实情感,有时候甚至会是荒谬可笑的。
可是小朋友平时并不太观察,写作文有时候就可能没有素材,就会瞎编。她三年级刚开始写作文都是写真事,可是最近的作文就有编故事的苗头。
上一次考试她写《✖️✖️冤枉了我》,她就编一个我冤枉她的事情,考试回来还主动向我道歉。所以我提示她要平日多注重生活细节,观察积累。她的理由是,老师说可以编写,但是只要编得老师不能发现。
想想我们小时候写作文也是这样吧?我没有吃过巧克力,也会写:心里像吃一百块巧克力一样甜。可是后来吃了巧克力之后觉得怎么是苦的?
这样的文章人云亦云,抄袭痕迹严重,很难打动人。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这个小朋友的文章写得好,老师都感受得到。
其实文学上的名著,表达的多是负面的情绪和负面的事件。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到卢梭的《忏悔录》。负面的感受更能获得共鸣,因为痛苦悲伤不容易被他人理解,而文学表达了这种理解。所以写负面的文章不是错误,可以写,因为这是真实情感就值得写。
但是要不要考试或者在班级作文里写呢?
女儿觉得她不能那么做,因为老师可能透露给那个被厌恶的老师,那样日子很难过。
我同意她的看法。我说即使我是妈妈,你有不满可以提给我,我们共同讨论问题在哪里?但是如果你写一篇作文,我还是觉得没面子,很生气,何况是老师?
无论是谁,我们首先想到对方是人,都有人的弱点,会维护自尊,不愿意丢脸。即使是被小孩子嫌弃,也不是愉快的感受。如果小朋友不愿意老师公开羞辱自己,那么也不要以作文的形式公开表达对老师的不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尽量照顾对方感受这是智慧的做法。
女儿也已开始就说,佩服那个小朋友的勇气,但是不敢这么做。
其实这也是无奈的教育,勇于挑战权威不是一直我的教育么?后半截不敢教育:对自己认为对的要据理力争,争取自己权益。在觉得老师不对得时候可以提出异议。
如果不是公开的场合,我们可以让孩子给老师提意见么?
还是放弃这个教导,因为我女儿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如果一个不成熟的老师和孩子斤斤计较,孩子受到的打击可能会很大。还是让女儿挑战我比较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