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8 耐心地等待,我收获了什么?
曾经听过一句话:每个孩子都在等待一个能看见自己的父母。
教育,是每个父母都绕不开的话题。
很多学霸的父母都会说:我从来不陪读,或者我从来不辅导作业。
学霸毕竟是凤毛菱角,更多的是我们这些满腔热血陪伴成长的虎妈。不谈学习,母慈女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
无力吐槽教育体制,我更想分享自己是如何陪伴孩子成长。
也许我的孩子只是很多人眼中的“普娃”,
可她对我来说是“最特别的存在”。
教育过程我走过许多的弯路,蓦然回首才发现:
女儿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用心浇灌,耐心陪伴,我需要做的,只是静待花开。
学会积极面对挫折
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路都铺满鲜花,一定会遇到挫折和绊脚石,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至关重要,心态的转变往往就在刹那间。
故事还要从女儿做课外数学题这件小事说起。
她的课外数学,我是全程陪读的。
看着女儿在书上也记了详细的笔记,老母亲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常规动作,完成课后练习题。
一批改作业,一股小火苗就从心底里冉冉升起。10题错了7题,真的太有水平!
作为一个三年敏感脆弱玻璃心女孩儿的妈妈,我是有一定忍耐力的。
7道错题,我认真的讲解了一遍,详细得连我自己都被感动了。
重做,继续错5道。
很好,我忍。继续讲解。
终于,做第三遍的时候,只错了一道。
女儿订正完,我已精疲力竭。
女儿却很开心,她认为自己进步了。
“妈妈,我可以跳绳吗?”
我太惊讶了,小丫头最害怕跳绳,体育考试一直徘徊在及格线。我好奇的问:“怎么突然想跳绳了?”
女儿愉快地说:“我发现自己很有潜力,题目竟然都会了,那跳绳我应该也能练好。”
老母亲泪流满面,此刻,顿时感到欣慰。
跟班上的学霸相比,女儿确实是“后进分子”。可是,她也是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
我们成年人都害怕挫折,更何况是不足十岁的孩子。一次次做错题,对小小的她来说就是一次次挫折的经历。这时我应该陪着她勇敢积极地面对,寻找方法,重拾信心,这样的经历比100次说教更有用。
学会人际交往的简单逻辑
人际交往是孩子们接触外面世界很难学会的一种技能,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成年人看来就是高“情商”的表现。在我看来,在要求孩子掌握这种能力之前,理解人际交往的简单逻辑更重要。
女儿语言发育比较早,可是人际交往方面却一直是短板。幼儿园的时候,她总是一边玩玩具一边自说自话,有时竟然拿着绘本,对着墙壁朗读,很难融入班级群体。
作为父母,我太明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高情商的人一定比不懂得沟通的人更容易幸福,更容易成功。
于是,我开始了各种攻略。
主动约班级小朋友出来玩耍,把他们强硬地凑到一起玩过家家。谁知,玩着玩着,女儿又开始自娱自乐了,而被我一起约出来的其他小朋友早早地就打成一片。
带着女儿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例如卖报、做手工等等。完成了任务之后,路边的花花草草都可以成为她的玩具,人家就是不愿意跟别的小朋友玩。
有一天,女儿突然跟我说:妈妈,你说朋友是用来做什么的?我被问住了。她自己回答自己:朋友要“有用”啊,在学校里陪我玩,陪我做游戏,我也可以帮助他们搭建乐高。
这样的基础逻辑“没毛病”。
理解相处之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女儿不懂如何与人相处,她只是这方面比别人成熟慢一些。
可是,她仍然在自己的轨道上慢慢地进步。
陪伴让我收获成长
陪伴孩子,是一个不断收获反馈,受到激励的过程,点滴付出,我也收获了成长。
我是一个演讲爱好者,业余时间会在Toastermaster俱乐部做演讲,分享自己的故事。
我喜欢把生活一地鸡毛,用幽默的语言表达,每每都会逗得观众笑声不断,在俱乐部拿到了很多次“最佳演讲”。
奇怪的是,每次我拿到最佳演讲,内容都跟女儿有关。
我在演讲中称女儿为“小拖油瓶”。
俱乐部的小伙伴说:陆陆的演讲,五次里面有四次是讲“小拖油瓶”的,我也希望有这样一个“小拖油瓶”,生活多了太多乐趣。
是啊,经历过焦虑,有过迷茫,生气的时候真想揍一顿。
但是看到那张可爱的笑脸,听到稚嫩的声音,心总是不自觉柔软。
成长是用正确的方式不断地跟生活和解。
我陪伴女儿成长,同时,也成为了更为成熟的自己。
等待是一个很迷人的词,所有的美妙都是因为期待。
现如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我们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
以至于忘记了等待的美好。
当我给孩子足够的耐心,足够的空间,足够的爱,
他们便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作为领路人,我想,我们的责任应该就是多一些耐心去陪伴,相信自然的力量,也相信孩子的潜力。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