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柯:李商隐的春恨

2018-02-09  本文已影响41人  沈嘉柯

——沈嘉柯赏析古诗词系列

都说李商隐写这首《暮秋独游曲江》是悼念亡妻。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李商隐的诗,缠绵悱恻,扑朔迷离,从来都是言语深沉,说不清道不明。让人惆怅,不知道如何是好。像一个深不见底的谜。

唯一可以参考的背景是暮秋,一个人,游曲江。时间是清楚明白的,地点是清楚明白的,人物也是清楚明白的。但是时空交替了。

千年来曲江有多大的变化,很难厘定,但是我去游过现在的曲江,曲曲折折,蜿蜒流淌,很多石块矗立在江面。绝对不会有长江那般的楚天开阔的观感。

他看见的是秋天荷叶枯萎,心中秋恨最为浓重的时刻。所以他是在倒推,是在忆往昔。秋恨凝结而成之前,那是春恨,是荷叶正在茂盛生长时分。所谓春恨,看似幽怨,实则欢喜,口是心非,用来形容热烈深厚的爱。

一瞬间走神恍惚,回忆从前。良久才回到眼前,一篇枯枝败叶,残破不堪,物是人非,人都不在了,除了看着江头,任凭一声声江水声冲刷心境,什么都做不了。

从前写小说的时候,我引用过这几句诗。写一对男女的别离和悲哀。此时此刻再看这句子,忽然顿悟。

李商隐这一刻的心情,是接受生死的。

他已经完全接受了荷叶自然有春生秋枯,他也完全明白人只要开始动情,就必然会有恨。因为一旦拥有,接下来必然是失去。

他也隐约觉得自己此身将不在了。

李商隐在公元858年去世,这诗很多人推算是他在公元857年写的。

身在情长在。

我马上想起的,身不在了呢?情还在吗?

等到他自己也不在人世的时候,这深情,不管是悼念妻子,还是悼念自身,也都彻底不在了。李商隐出身贫寒,夹杂在党争里,也没有超拔的政治成就,一生的不幸太多。

这样的人生,这样的才子,郁郁哀婉。他对自己的生命,没有什么狂热野心了。

我们来人世游荡一回,无非是爱我们的人,记得真实的我们。仅此而已。

如此洞彻世事,又如此孤独的李商隐,他或许已经有了大限将至的预感,一切尽皆逝去。这真是让读到的人,锥心一般的难过。

到了无可言说的境地,剩下的意思,就不必明说了。

那就慢慢听着江水声,直至日暮黄昏彻底天黑,独自归去。

沈嘉柯:著名文学家,已出版《沈嘉柯精选集》《最美古诗词:人生是一场雅集》近六十部著作,涵盖小说、散文随笔和诗词赏析等,获得两届文学贡献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