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中的突破机会在哪?
商业世界中,常见的创新突破在于技术创新,比如2022年11月GPT4的横空出世,再次掀起AI浪潮。
除了技术创新外,当下的诸多巨头企业,早期均为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并且大部分起源于非主流市场。
即使中学生物已经大部分忘光,但“变异”一词,我想你并不陌生。
绝大部分的变异都是难以存活的,但随着环境的变化,一部分不同于主流的变异,反而更适应环境,能够更好的生存,这部分小众的变异逐渐成为了新的主流。
自然选择的核心:适者生存,而非强者生存。
对于创业者而言,你需要去审视自己的商业生态位,找到自己的突破机会点。
我下面用我曾经服务的一家公司“美团”,作为案例进行拆解。
2019年,美团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在一次访谈中提到,2010年美团刚成立的时候,寻找自身的业务空间,先将商业模式以供给和履约进行划分。
供给、履约都在线上的,头部公司是腾讯,比如社交、游戏等等。
供给、履约都在线下的,头部公司为阿里巴巴,以商品为核心供给。
在线下业务中,阿里核心做的为实物电商,对于服务电商却未涉及。
而在服务电商中,当时的巨头为携程,但携程做的为出行为主的异地生活服务电商,关于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却是空白。
于是美团切入了这个“空白”领域,深刻的践行了“与其更好,不如不同”的策略。
这里值得提的一点,美团平台早期的商家均是小商家,比如在酒店品类中,均是没有品牌的小酒店。这些对于携程而言,压根看不上,因为携程做的主要是商旅出行客户,在连锁豪华酒店的供给上,携程几乎垄断。
反观美团酒旅早期呢?
最初以本地化的小酒店为主,但正是这些小酒店,却是诸多普通用户出行住宿的需求,尤其是占领了携程所忽略的本地人在本地住宿的需求。
美团从低端切入,逐步也引入连锁豪华酒店,如今也已占据了一块不小的出行服务的市场份额。
包括美团早期的团购业务,主打一个低价套餐,从小餐饮店开始,最终连锁餐饮店不得不跟进上团购;随后的外卖业务也是如此,从小型餐饮店到大型的KA连锁门店,倒逼一些大品牌的餐饮店新增外卖服务。
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那就是三年完成赴美上市的电商公司拼多多。这家诟病不断,看似“低端”的公司,市值早已超越京东,随后在惊叹声中也越过了阿里,也充分验证了,从低端切入的公司,并非只能停留于低端。
低端颠覆,在技术领域更是如此,新的技术一般不受待见,效率也低,应用于边缘市场。
但技术的成长速度,会快于市场的成长速度,小公司在低端领域站稳,随着技术的升级,有机会快速切入高端领域。
一些年轻公司,收购原有巨头的案例,在商业世界里也并不少见。
2023年,我在一家行业寡头公司里,以独立小机构的形式创业,这也是大公司应对变化,寻找商业突破的一种方式,图为在厦门某高校进校宣讲。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一起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