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言乱语

2023-09-01  本文已影响0人  小三金

欧亨利、莫泊桑、契诃夫被大家公认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其中,我看过一点欧亨利的,没看过莫泊桑的,看得最多的就是契诃夫的。

欧亨利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被大家口口相传的“欧亨利式结尾”,这种结尾既让你觉得是情理之外,又让你觉得是意料之中,通常会伴随一种惊讶和意味深长的感受。你读着读着就会想会不会有什么反转,或者有没有什么伏笔。我记得有篇印象深刻的短篇,忘记叫什么名字了。讲的是两个女生为了自己梦想画画,其中有个女生得了肺炎。楼下有一个老画家,因为不得志,整日酗酒,郁郁寡欢,疯疯癫癫,并且还说自己是最好的画家。那个得病的女生整天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上的叶子不停往下飘落着,她觉得树叶掉完的时候,她的生命也就要结束了。医生也透露,她能不能活下去全靠她自己的意志力。那个老画家知道了这件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画家在树上画了一片树叶。第二天,那个得病的女生拉开窗帘一看,经历了一夜大雨,树上竟然还有一片树叶。最后,那个女生活下来了,但那个老画家因为雨水染上了肺炎死去了。讲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名字叫什么了,叫《最后一片叶子》。这个故事真是太棒了,首先给你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头形象,最后又把老画家的画艺和人性光辉达到极致。

相对于欧亨利来说,我觉得契诃夫更合我的口味。他总是会以小见大,三言两语就可以把环境、人物渲染到位。他的对话也写得特别棒,通常通过对话你就知道人物的性格了。我自己的感受是,让人物鲜活起来,短篇通常是人物特点比较鲜明,长篇除了鲜明之外,还会比较复杂,因为人本身就比较复杂,长篇的文本就可以承载。

契诃夫的小说,人物性格太鲜明了,很多故事还有讽刺意味。他的思想很超前,一百多年前的思想现在读起来依然不过时,我想这才是伟大作品的特点,时间不会把这些作品湮灭,反而会让这些作品更加伟大。我想起,他有一篇叫《不平的镜子》,这个镜子是祖母家的,祖母生前就对这面镜子着魔了,死的时候还抱着这面镜子。现在,我和妻子来到祖母的屋内,墙上还挂着那面镜子,妻子不经意间照了一下镜子,同样着魔了。原来,不平的镜子把妻子不完美的容貌扭曲成完美的了,她宁愿抱着那面镜子过活。评论就有人说了,哈哈哈,这不是我们今天的美颜相机嘛!

昨天看的那篇是,是一个老车夫,妻子死了,儿子不久前也死了,他拉车不为什么,只想把自己的苦向外人倾诉一下。可那些人不仅不听,还在羞辱车夫。他感到十分孤独,就连跟他一样贫苦的车夫也不想听他的话,最后他只能向自己的马儿诉说。除了表现没有人在意底层人民的困苦,也表现了人情冷暖,唯有自救。今天不也是一样嘛,多少人都是孤独的,多少人都在养宠物。

还有一篇,讲的是一个庄稼汉把铁轨的螺丝拧掉了,为的是在钓鱼钩上做个坠子,他跟法官的对话太精彩了,你会感受到这个庄稼汉他真的不知道拧一个螺丝会影响什么,一方面你会觉得可恨,一方面你又会觉得可怜。这主要表明,当时的社会上下层的割裂,下层的人根本不知道这样会犯法。今天,虽然在普及教育,但依然还是会有许多这样的人。

今天也是羡慕的一天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