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幻想被王子拯救的公主电影,现在还可以给小朋友看么?——「白雪
为了迎接月底发售的王国之心3,也是出于个人对于迪士尼作品的喜爱,本人决定以自娱自乐的性质进行一番迪士尼公主电影系列评测,这一系列将囊括对当前14位公主所首次出现在荧幕中的13部电影以及包含了准公主吉赛尔的「魔法奇缘」共14部电影的评测。
今天要评测的便是作为迪士尼第一部公主电影、同时也是华特迪士尼公司第一部动画长片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白雪公主」于1937年上映,但其画面质感却完全没有距今接近一个世纪的岁月痕迹,就算将其放到上个世纪末与同时代作品相比对也丝毫不显得落伍与老旧。无论是在电影片头处小动物聚集的森林场景中的水面反射效果,还是白雪公主误闯小矮人住处的烛光灯影效果,都能体现出当年的迪士尼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制作态度。
随人物位置而变换的影子效果可谓是非常用心了然而,由于是迪士尼动画长片的开山与试水之作,在电影剧情和人物塑造上本片还显得略微稚嫩。在公主形象的塑造上,与之后的两部同为公主系列三元老的「灰姑娘」与「睡美人」相比,本片中的白雪公主尽管要远远胜过出场时间和台词量都屈指可数的睡美人,但人物的丰满程度和讨喜程度却反而远远不如在现代被女权主义当作靶子炮轰不已的灰姑娘。
剧情方面,此时迪士尼还不能如20世纪90年代那般手到擒来地在电影中完美平衡歌舞和叙事,随着歌舞片段的无节制穿插,「白雪公主」的剧情结构显得十分松散、张力不够,这也可以侧面解释为何后续的「灰姑娘」和「睡美人」中都暂时打破了迪士尼公主片必穿插大量歌舞乃至变成半个音乐剧的传统,在歌舞片段的使用中反而保守了起来。直到Alan Menken的加盟让小美人鱼呈现出半个音乐剧般的水准才让“音乐剧化”成为了后续所有公主电影必定会遵循的传统。
看完这部电影你会以为矮人族自带音乐天赋凭心而论,「白雪公主」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堪称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开创性作品,我之所以在这里如此吹毛求疵,是因为迪士尼后续越来越强大的童话改编能力让我们的口味被惯使得愈加刁钻,从而才会苛责迪士尼历史上的第一部童话改编作品。因此,在剖析本片的人物和剧情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肯定这部电影对整个迪士尼影史的开创性贡献。
接下来的批评并非是对这部电影的否定,而是站在一个已经提前看到了迪士尼后续的众多优秀佳作的上帝视角上来检阅「白雪公主」这部电影留给它的后辈以兹借鉴和补足之处,从而在时间线上更为立体地还原「白雪公主」电影本身及其塑造的第一个迪士尼公主形象的历史地位。
拖沓与松散的剧情
本片的剧情部分,一言以蔽之便是:情节拖沓,节奏松散。由于整体剧情架构脱胎于童话故事,而当时的迪士尼还未能像现在这样勇敢地对童话原著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良,因此,在基本还原了白雪公主原版童话故事后,填充时长以让本片达到一个多小时的院线影片的任务便落到了歌舞片段头上。
而此时,迪士尼在歌舞片段的设置上与后来将整部电影炉火纯青地音乐剧化的手艺相比还略稚嫩。本片中的歌舞片段集中安排在白雪公主在森林中发现小矮人们的住处并在随后与小矮人们相识、相处的这几幕中,而这些片段在一部只有79分钟的电影里居然占据了长达30分钟的时长。在上世纪30年代,这一类大规模有声彩色动画角色的歌舞片段所体现出来的技术实力,恐怕与本世纪初掀起IMAX潮流的阿凡达有的一拼。作为一部儿童向影片,用一些插科打诨的角色搞笑场景配合音乐在电影中吸引儿童观众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讨巧的做法,但本片中的歌舞片段对叙事几乎毫无帮助,从而使得叙事节奏更显拖沓。即使这些歌舞场景在人物刻画方面倒是把七个小矮人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但却也反衬得白雪公主那傻白甜少女的形象更为单薄。
在节奏问题之外,本片的悬念设置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也许是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更为集中心思地看小矮人们的卖力表演,作为反派的皇后的出场大部分都集中于影片的开端与高潮处左右。当白雪公主从猎人手中逃离、进入到小矮人的住处后,本片本应用皇后的恶毒形象所营造的紧张感随着白雪公主与小矮人密集的歌舞片段一泻千里。个人认为,如果能将后来皇后通过魔镜发现猎人谎报军情,白雪公主仍然藏匿在森林中的这一幕移至白雪公主在小矮人住处入睡之后可能更能增加剧情的张力,营造暗影来袭的危机感和观众们对白雪公主将要如何在小矮人们的帮助下逃出生天的期待感。
皇后变身这段是小时候的童年阴影单调却不乏亮点的公主形象
迪士尼最初的三位元老级公主在当代一直受到女权主义者的抨击:缺乏自主性、脑子里除了幻想被王子拯救以外几乎就不思考任何东西。这些特性在白雪公主身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影片中,白雪公主所表现出来的唯一行为动机就是“等待被王子带到他的城堡里”,莫名其妙被皇后赶到森林中时也没有表现出丝毫反抗,在猎人放弃刺杀她时居然连原委也不问清就慌慌张张向森林深处跑去,几乎没有自己的脾气、唯一一次生气居然是在教导小矮人们洗手时佯装发火……
其实如前文所述,我们并不能以当前的平权视角来过多苛责上个世纪前半的公主形象。但抛开这些刻板印象的传统公主形象之外,白雪公主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在于——缺乏角色弧光。
纵观整部影片,从片头到结尾,白雪公主始终是那个“幻想着王子会来爱我”的小公主,即使是在经历了与小矮人们的相遇和恶毒皇后的苹果计后,影片也未能将白雪公主的成长展现给观众,她所经历的这些磨难似乎和她最终的happy end毫不相关——仿佛即使她没有经历这一切,平平安安地在王宫中长大,最后也会有王子将她带回自己的城堡里幸福地生活下去。
与之相反,本片中最具有成长性的角色反而是七个小矮人,尤其是其中的Grumpy。Grumpy从一开始对白雪公主给他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诸多改变满脸不屑,到后来被白雪公主的爱感化、成为她的忠实拥趸,这一角色的性格转变给影片带来的看点和对小朋友带来的教化意义——无微不至的爱能感化他人——要远远大于“白雪公主一直呼唤着有一天王子会来找我,然后王子就真的来了,全剧终”。
因此,就我个人而言,在影片中个性特质体现不鲜明的白雪公主——以及后续的灰姑娘和睡美人——都是我在所有迪士尼公主形象中比较无感的公主,这一无感主要体现在在迪士尼乐园中我甚至都不太愿意排个十分钟的队跟她们合影(尽管这三位每次一出场都自带两小时的排队buff)。在这三位公主当中,白雪公主是我在三位公主中最最无感的一位,除了上述人物个性原因外,白雪公主服装略显朴素的服装也是一个小小的减分点。相比于后续的大部分公主系列中自带大裙撑和皇冠的公主们,白雪公主的服装不管是从款式(缺少裙撑)、配色(红蓝配米黄?)还是配饰(蝴蝶结?)上都缺少一种公主感。尽管宝嘉康蒂、花木兰、梅莉达的服装比起白雪公主更加没有公主架子,但至少那三位并不是靠公主的外在形象吃饭而是凭着彪悍个性圈粉。个性上软绵绵的白雪公主在外在上也没有一袭靓丽的公主礼服与之公主形象相称,其角色讨喜性便可想而知了。
尽管如此,白雪公主的形象也并非一无是处。在影片中她展现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性格特质——随遇而安,乐观向上。尽管影片一开始并没有向我们展现这个孑然一人在王宫幻想着会有王子来爱我的小公主曾收到过作为继母的皇后怎样的虐待,但从皇后在影片中表现出的动不动就要跟白雪公主拼个你死我活、后来还要让七个小矮人被碾死在巨石下的行为倾向来看,恐怕白雪公主的童年并没有比哈利波特好过到哪里去。但我们在影片中却看不到白雪公主对生活一丝一毫的悲观与抱怨。在受到猎人惊吓误入森林深处后,白雪公主也没有陷入到对自己人身安全的惶惑不安中,而是立马与身边的小动物们交谈了起来并努力寻找一个能够让自己借宿的住所。相比之下,之后的诸多公主(随便举出几个:莫阿娜,艾莎,乐佩,花木兰,欧若拉)在遭遇困难后往往立马自怜自艾起来。白雪公主在她人生中最为绝望的一刻(跌入森林中,看似找不到未来的希望),却还能乐观地看到生活中的亮点,和小鸟欢快地攀谈起来。因此,尽管白雪公主没有成长,总是做着“会有王子来救我”的梦,但她在影片中通过这单薄的人物形象所展现出的坚韧不屈、乐观向上的性格确是丰满完整的。希望现在的孩子们再看到这部电影时能够学习到白雪公主的这一面而不仅仅是幻想着自己的人生会被一个所谓的王子来拯救。
上一秒有人要杀你,下一秒就能和小鸟谈笑风生另外,王子拯救白雪公主的吻在之后的作品中(如冰雪奇缘,魔法奇缘,睡美人)虽然被统称为真爱之吻(True Love’s Kiss),但在其最初的起源「白雪公主」中,它的全名叫做爱的初吻(Love’s First Kiss),因此,在最初的设定中,只有没有恋爱过的处女才可以获得初吻所带来的魔力,而广大大龄女青年基本上是无缘了。在后续作品中,也许是为了将目标市场从由小女孩构成的儿童市场扩展为囊括大部分适婚女青年的大众市场,这一设定被改为了不要求年龄、恋爱经历,只要求性别的“真爱之吻”。由此观之,白雪公主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了华特迪士尼最初对于这样一部以公主对主体的长篇动画的设想,这一公主形象也便得以发展为一个系列,并孕育了后来的13位公主,成功上位为迪士尼王牌营销企划之一,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延续至今。
初恋之吻真人版展望
自从迪士尼在近几年的真人版翻拍中尝到甜头后,将过往经典作品翻拍的势头便一发不可收拾。单论公主系列来说,截止到「公主与青蛙」的十部2D动画中,已被翻拍的就有三部(灰姑娘、睡美人、美女与野兽),近几年选角剧本基本敲定、蓄势待发的也有两部(阿拉丁、花木兰)。白雪公主作为公主系列的开创者恐怕也将难逃翻拍魔爪。
尽管大部分迪士尼粉丝都认为翻拍糟蹋经典毁童年,但个人并不排斥翻拍,究其原因在于:年代较为久远的动画作品中往往存在设定缺失、世界观不完整的问题,翻拍能为原作提供一个丰满世界观、让人物(尤其是配角)立体化的机会,作为粉丝,看到这些陪伴自己童年的经典被重新灌注了新的养料后重焕生机岂非一桩乐事?
对于「白雪公主」来说,翻拍能够补救影片中不少让人迷惑的设定问题:
首先,白雪公主的父母为何许人也?继母是如何上位的?白雪公主的童年是怎么样度过?如果真人版翻拍能够补足白雪公主的童年经历,那么角色在后期的成长以及在原版中所缺失的角色弧光便能顺水推舟地展现出来。
其次,七个小矮人的背景设定问题。一般来说,矮人在各种神话传说中总是以一个擅长采矿和手工制造工艺的独特种族而存在,而在原版「白雪公主」中,并没有交代七个小矮人从何而来、为何会七人蜗居在森林深处的小屋中的背景故事。并且,尽管根据影片的描述,七个小矮人对当前的时政局势具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白雪公主和恶毒继母皇后的存在),然而在影片中并未显露出小矮人们和外界沟通过的痕迹。因而,翻拍版在小矮人的设定上具有相当大的补充空间。
最后,则是机械降神般存在的王子。当然,在早期的迪士尼公主电影中,「睡美人」中的王子也存在这种“王子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问题。「白雪公主」中的两次出现都太过巧合,缺少前因后果。既缺乏对王子身份的背景交代,又缺少对王子行为动机的心理活动的深层表达,似乎王子仅仅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而炮制出的一个舞台道具。期待在真人翻拍版中,王子能获得更多的塑造机会,使得结局的Happily Ever After没有那么突兀——要是我们连王子是个什么样的人都不知道,怎么可以信服白雪公主被王子娶回去后不是去作了蓝胡子的小老婆呢?
总而言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部电影对迪士尼的后续公主系列乃至后续的所有动画电影都是一个精彩至极的开门红。尽管在白雪公主身上存在着受限于时代视野而产生的人格盲区,但值得感动的是白雪公主所传递出的永远看到生活中好的一面的乐观精神直至今天也具有反思意义。
下一期的迪士尼公主电影系列评测将要谈谈在「白雪公主」基础上更为大红大紫、让公主梦的概念真正深入人心的「灰姑娘」电影,欢迎关注「放开那只橹毅基」第一时间接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