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的事情还可以很多,为什么不停止悲伤?!

2023-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珍妮特小姐

听过一个卖花老太太的故事:老太太装着破旧,身体虚弱,但脸上的神情却是那样的祥和、兴奋。有人向前探寻,她说了这么一段话:“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这样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生活并非总算如你所愿。

希望有时会落空,梦想有时会破灭,

我们不能一切随心所欲。

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能战胜生活。

有多少个失意顿困的晚上彻夜难眠,

有多少个清晨满怀希望地醒来。

乐观的人告诉自己困难是暂时的。

有多少次徘徊在十字路口,觉得生活这道题太难了,

有多少次又重新启航。

乐观的人告诉自己再试一次。

苏轼一生仕途多舛,但他选择了更加豁达乐观的生活。他的一生总是被政治左右。不是被贬,就是走在被贬的路上。他一生颠沛流离,时常居无定所,还常常穷困潦倒,但他从未失去诙谐与轻松,总能在苦日子里自得其乐。

世路风霜皆是练心之境。世间路时而平坦无折,时而崎岖艰辛,要如何面对人生的顺逆境?先贤告诫我们“对境练心,对人练性”。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经历各种痛苦、失败、背叛、不公、失去等遭遇,每个不幸的经历与遭遇会对个人的情绪造成负面影响。

最近遭遇了家人患重病,内心的担心,忧虑和恐惧时时搅得我不得安宁。我再也绷不住了,给在外地的老公打了一个视频电话:“母亲现在不能下床了,这可怎么办呀?”

老公说:“人生不就是生老病死吗?”

另外还来了一句:“你不是学心理学的吗?”

老公的话语给了我很好的思路。

生老病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真实面对了吗?我逃避了吗?

人们遭受各种痛苦,挫折和情感的创伤时,都会有意识逃避,抵触,抵抗,抱怨,甚至愤怒,发泄等等。这些都是人情绪的本能反应,但这些情绪对自己生命成长是于事无补的。

当事件发生时,人往往无力抵抗,只能化解危机,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总结的11类不合理信念里面有一条是这样的。这条不合理信念是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它们

对应的分析是这样的:逃避问题虽然可以暂时缓和矛盾,但问题始终存在而且得不到解决,时间一长,问题也就会恶化或连锁性地产生其他问题和困难,从而更加难以解决,最终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情绪困扰。

星云大师曾在《人生就要不断精进》这本书阐释了“对境练心,对人练性”。他说,

对境练心,对人练性,意即借八苦等种种境遇以启未来的大机大勇。当然,先决条件是坦然而甘愿接受每次因缘;唯有逆风扬帆,借此磨练心性,才能开发智慧,进而丰富我们的生命。

也许坦然甘愿接受每次因缘,是我们的必修课。

就在今天早上,我又有了新的思考,我可以做些什么?我可以把祝福送给母亲,心里深深的祝福,期望她少一点身体的痛苦和精神的痛苦。

我还可以挤出时间多回家探望母亲,为她解决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还可以为家庭提供心理援助,让他们顺利稳妥地度过这个艰难时光。

我做的事情还可以很多,为什么不停止悲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