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变现这回事
去年,我的一位朋友,也是一位诗人,因获得“骏马奖”而在朋友圈中走红。还记得,大约十年前,我和他为了谋生,都在一个不知名的报社工作。他除了记者头衔,也不过是个寂寂无名的诗人。我那时学写散文,经常一篇文章改上七八遍。待我有文章见报了,他也自费出了诗集。我们都是一副穷酸样,常常自嘲。后来,我自认写作养不活我,在发表了几篇文章后,离文字和文学越来越远。一次,许久未见的朋友聚在一起,才听说他这几年从未放弃诗歌,也开始写一些散文和小说。过了不久,他便拿到了这个奖。我羡慕他,也终于明白了,这个看上去有些拧巴的白族小伙,坚持了那么多年,终于将才华变现了。我也终于明白时间复利的价值,一件事认真做上十年,不怕铁棒磨不成针。
那些吹嘘掌握技巧就能轻轻松松赚大钱的事,只是天方夜谭。尤其在文学这个领域,即便是文学大家恐怕也是付出了许多年的努力才能达到现今的成就。
据说,毛姆是将才华变现的代表人物。读毛姆的小说,随笔,一种自然而然如行云流水般流淌。文字洗炼,情节跌宕,毛姆讲故事有很强的代入感,就像真实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他成为英国最高产收入最可观的作家。可你知道吗,毛姆前三十年的穷困潦倒,父母早逝,独自寄生于伯父家,年少时遭受校园欺凌。可你知道吗,毛姆从中学开始,便学习如何读书,对自己喜欢的书熟读七八遍,钻研名作家的写作方式,人物的设定。他将这些记录下来,并且融入到自己的小说中。多年后,他还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出了一本随笔《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世界上没有轻轻松松能够成就的事业,也没有轻轻松松能够变现的才华。当我搜索“写作变现”时,总是希望从他人的经验中,找到捷径。却发现,所有的写作变现几乎都是标题党。真正实现才华变现的人,都是经历过深度阅读,知识转化,经年累月的练习和方法的总结。
写作有时是需要点功利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的。当你穷困潦倒又想靠写作养活自己时,请多一点欲望,坚持下去。有时,只差一步就能达到终点,却因这最后一步的放弃遗憾终身。
写作,还需要耐得住寂寞和真正的热爱和享受。记得,捷克作家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中那个在废纸回收站工作三十五年的打包工汉嘉,他把珍贵的图书从废纸堆中捡出来,藏在家里,抱在胸口。他狂饮啤酒,“嘬糖果似的嘬着”那些“美丽的词句”,汉嘉最终将自己打进了废纸包,他乘着那些书籍飞升天堂。赫拉巴尔说,“我为它而活着,并为它推迟了死亡”。这本书根据作家的亲身经历写成。赫拉巴尔四十九岁才出版第一本书,却享受着阅读和文字带来的快乐。
如果爱,那就继续爱下去。阅读和写作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欺骗你的事。相信坚持下去,除了阅读写作带来的享受,终有一天,你的才华也会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