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城市故事

如果没有敦煌,世界将会怎样?(下)

2019-06-19  本文已影响1人  宇文东成

莫高窟里究竟藏了什么秘密?

新的一天,一早就出发,朝圣莫高窟,离市区还算近,旅游专线直达……

对他的记忆开始只是我们课本中余秋雨写的《道士塔》,而真正到达这里才明白,莫高窟的重量是再多的课本都装不下的……

莫高窟,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不可能、没有”的意思,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所以当乐尊和尚看到三危山的万丈金光后,觉得这是神明显灵,于是他开凿了这里的第一个石窟,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开窟,造像,画画来积功德,但是耗费巨大的开窟工程只有那些达官贵人才能支撑的起,所以,整个莫高窟其实是一个个供养人共同打造的精神寄托场所。后人曾在这里发现过小石坑、小油灯、带着破布麻鞋的骷髅,不清楚他们是虔诚的信仰者,还是受雇于达官贵人的工人,总之他们为了莫高窟里的一个个艺术作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也用他们的一生填充了莫高窟里我们看到和看不到的一个又一个藏在洞里的秘密。

直到光绪二十六年,道士王圆禄和他雇佣抄写道经的助手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的所在,这才向世界打开了莫高窟的大门。

莫高窟的秘密被世人所知,这个秘密就是,它是人类通往过去的任意门。

莫高窟入口 莫高窟九层楼

莫高窟的壁画,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样子,古时的风景,古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流行什么,他们喜好什么,欣赏到了他们跳的舞,感受到他们骑射、角力、奕棋、比武、游泳、蹴鞠时的趣味,甚至能“听到”他们唱的歌,用什么样的乐器演奏什么样的旋律,也能靠近他们城市里的佛寺、城垣、宫殿、草庵、穹庐、客栈,亲见他们出行御马、骑象、驾车、乘辇、渡舟川流不息的场面……

莫高窟藏经洞里的书,更让我们看到古代军队的作战图,看到藏文、梵文、回鹘文、龟兹文、希伯来文等以各种古老到现在有很多已经无人会使用的文字写就的经书、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史地、医药、科技、民族、宗教、艺术等各领域,这些记载就像是武功秘籍,他们能够帮助后人在他们的文化、科研基础上继续前行,这可以为我们省去太多太多的时间、脑力和体力。

莫高窟建筑的建筑材料、建筑方法、建筑结构,莫高窟壁画、造像的流程、颜料、手艺、构思……让我们直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科技、艺术、技法,让我们直接传承到匠人时代的各门“功夫”……

在参观的过程中,很多游客抱怨说其实也没啥看的。但如果你知晓这一切,你还会觉得没啥看么?恐怕很多人认为的“一堆洞一堆看不懂的壁画和雕像”是我们用尽一世都无法看尽的、与我们的现在和未来紧紧相连的过往。

也恰恰就是这种“没啥看的”“看不懂”曾造成一场又一场文化浩劫。我们都从课本里读到过,英法日俄等国的骗子们从看守莫高窟的王道士手上骗走了成批成批的宝藏,也在中国人的眼皮下毁坏了大量的壁画、建筑和雕塑,再后来,文革让莫高窟的这些宝藏再遇毁灭性浩劫……种种遭遇恰恰都是因为被抓住了“看不懂”的软肋。于是,通往过去的任意门被一扇扇关闭,于是我们失去了一次次触碰时间和真相的机会。

时间和风霜沉淀了莫高窟的奇迹,不过,还是不要太投入去注视他的疮痍,否则会让你的旅程变得伤感而沉重……

鸣沙山是有灵性的

如果早些去莫高窟,还是可以在午间返回镇上吃个饭小憩一下再向鸣沙山月牙泉进发的,从城中到鸣沙山也就只需1块钱的公交便到……

我国有四大著名鸣沙山,新疆的昌吉木垒和巴里坤,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的响沙湾,还有宁夏中卫腾格里沙漠的沙坡头,自然,还有作为巴丹吉林和塔克拉玛干过度地带的敦煌鸣沙山……其中有两座就在我的家乡附近,于是对于沙的习惯似乎比海更真切,北方人去南方看海,南方人来北方看沙……

鸣沙山因沙流动发出响声而得名,这里的沙子还分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令人好奇,而最神奇的是鸣沙山和月牙泉是这远疆大漠戈壁中一对恋人,“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古人有言 “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

冬天的鸣沙山

来到沙漠还是要骑骆驼感受下,虽然已经体验过好多次,但在这块古老大地上,骑在驼背上,感受丝绸古道驼队缓缓前行……听着驼铃声声,真的会有穿越的感觉……当然,商业化了的骑骆驼也比较贵,价格在百余元再加上之前进景区一百多的门票,如不想文艺可忽略骑骆驼……

你也可以偷懒登沙脊上的梯子上去,但既然来了,还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爬上去比较有意义,看过余秋雨写他爬这片沙漠时的较劲,一定要自己亲自攀登,再累也要攀到顶峰,大概是因为这是一种身体力行的对自然和文化的敬畏。当然对于从小爬过许多沙丘的我来说,懂得踩着别人的脚印上来会省事些,其实人生也如此,不是么?

难掩多年后再见沙山的兴奋,仿佛回到了总在沙子里打滚的小时候,于是丢下同伴一路狂奔上山,结果冲的太猛没有后劲,最后只能走一步歇三步,踉踉跄跄,气喘吁吁的爬到顶……

下山就快多了,冲着地面一路狂奔,不消一会儿就到达,那感觉特别肆意,当然,要小心没踩稳摔个满嘴沙,当然,就算翻滚着下来也是很刺激的,就像在海中被浪打翻……

比起看了一路沉重的历史文化来说,鸣沙山里的时光还是让人能笑起来动起来的。鸣沙山似乎是有灵性的,他的性格安静踏实也温柔,包容着这里的人们,也没有侵略性,他对于月牙泉千年不变的保护、陪伴又不打扰就是他最大的灵性。

其实月牙泉已经消失了

爬完沙山,驼队待命,继续出发,

骑着骆驼,寻找月牙泉……

远远看见一汪水潭,以为是月牙泉,瞬时失望了下,发现也不像月牙啊……

想起从小就听的田震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从那年我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魂儿绕梦牵……”那么向往,应该不会只是这个样子吧……峰回路转,远远看见一片绿洲……那一定是了,此时的心情和余秋雨先生寻到它时是一样的……

叹服沙泉共存,相生相伴的奇景,它是得到天地怎样的恩宠才会在黄沙的拥抱之中千年无恙……

远眺月牙泉

传说这是圣人变幻出的一湾圣水,解病消灾,所以又曾叫药泉,而作为圣水自然也不会被风沙蚕食,与这个神话相生相伴的还有远处风烛残年的药王庙遗址。月牙泉有三宝:铁背鱼、五色沙、七星草,传说铁背鱼和七星草一起吃可以长生不老!不过,除了传说,月牙泉岸边的小花罗布红麻还真的能称的上是包治百病的神药,据说对降血压、头晕症状、改善睡眠质量、预防感冒、平喘止咳、消除抑郁、活血养颜、解酒护肝、软化血管、通便利尿等有80%的疗效(我真的不是卖药的)……

泉上,还有一座月泉阁孤独守候……不知是谁如此的雅致,在此筑起这楼阁,在黄沙中日夜有绿洲相伴。美酒,好诗,月牙倒映进月牙泉,虽然身在荒凉边塞,但如果寻到这远离市井喧嚣的地方,也一定会爱上这种孤独。

可是,我们也必须接受一个残忍的事实——

眼前的月牙泉已经不是人们向往里的月牙泉,至少,现在我们看到的月牙泉已经几乎失去了“天然”的属性,千年不朽的月牙泉现在也处在了风烛残年,靠人工注水为她续命。

月牙泉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从月牙泉诞生直到1960年前,月牙泉水没有大的变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积可达22.5亩(是现在的两倍之多)甚至还能泊船。可是眼前的这个月牙泉,为何小的如此可怜?大月牙为何变成了小月牙?

月牙泉地下水是与党河水库以及一些其他古河道相连的,这些水库河道的水量高低、充沛与否直接决定着月牙泉的水位。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月牙泉存水最少的时间是在1985年,那时月牙泉平均水深仅为0.7~0.8米。由于水少,当时泉中干涸见底竟可走人,而月牙泉也形成两个小泉不再成月牙形。这件事情表明,其实月牙泉已经消失过一次了,也正是因此,敦煌市开始采取多种方式给月牙泉补水。但月牙泉的面积却再也回不去了,水位也仅仅只能保持到1.3米。

而且,与月牙泉相生相伴的鸣沙山也开始打扰月牙泉了,和20世纪70年代相比,月牙泉四周沙山坡脚移动了13~60米,曾经给月牙泉的守护线也向月牙泉移动了10米,那歌中唱到的沙漠梦境月牙泉面临着像罗布泊楼兰一样从这世间消失的威胁。

太阳西下了,我们回望一眼月牙泉,把她刻进记忆里,然后离开……

喜欢在一天的旅行后,晚上躲在一个惬意的地方,给远方的朋友写明信片,把一路的体会和看到听到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大家。

在敦煌的第四个早晨,要启程返回,看着青旅墙上的分享,有一些不舍,不过回去的这一程也会像丝路上满载而归的旅人,把经历过凌冽风沙的故事建造成属于自己生命里的长安未央……

敦煌,才把你向往,又要把你珍藏,再见,抚不平你历史的沧桑,只有心存敬仰,若不是驼铃声声,风沙掩面,我们还真以为世界一如印象中的喧嚣熙攘,定会怀念,穿越在时间里的体验,亲见传说时的心情,安放在青旅的惬意,相识于旅途的友人,当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相聚于分道而驰时,才发现,原来谁的故事都能惊艳了时光……

关于文章的题目提出的问题,如果没有敦煌,世界将会怎样,其实,也不会怎样,因为我们相信,即便没有敦煌也会有其他历史和自然的使者被这个世界选中,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也无非是人类文明发展长河中的沧海一粟。

当然,如果真要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我的答案可能会是,如果没有敦煌,或是我们在拥有后却又丢失了敦煌,那么,我们都将过一个断片儿的人生,人类将会失去对于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又将到哪去这一终极问题的最佳答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