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7 成长:做次“傻瓜”

2023-07-15  本文已影响0人  无名氏倾倒箱

一个人开始斩断幻想,他行动的起点在哪里?

大概是因为有幸,做了一次“傻瓜”。

不记得失的持续行动!

作者一次次傻傻的敲键盘,一次次傻傻的写文章,看到了创造文字的好处,进而主动做成了这件事。

以前的作者还说耍点小聪明,总希望看到结果再行动,反而浪费了很多时间。

在做成一件事之前,没有行动之前,我们眼里的世界是二维的扁平的,

在主动做成一件事之后,我们就能够从侧视的角度看到,三维立体的世界。

所以行动前后,人与人在同一个问题的态度,往往有着天壤之别。

很多人希望先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再行动,

实际上如果不行动,我们永可能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1)思考很重要,但光想不做,贻害无穷

我们从来没有主动做成一件事的时候,

总以为做成一件事很容易,于是生出了很多不切实际的欲望和想法,而欲望越多越做不成事。

“做到”与“想要”的怪圈:

越是做到的少,越想要的多,越想要的多,越求多求快,越无法深入,越无法深入,做到的越少,越想要得多。

反过来,只有当我们真正做成一件事之后,

才会知道我们能做的事情其实很少,这样就不会想那么多了,欲望一少,焦虑消散,我们没反而更能专心,做好手头的事。

从现实结果中得到成长的真相,

乐观且积极,自律并勤奋,温柔及善良心行动。

2)突破阈值

不计得失的先行动起来后,若行动后依然看不清结果、体验不到好处、消除不了欲望。

要先审视一下自己的行动量,看他是否突破了发生改变的阈值。

付出的努力必须达到某种程度,才能影响一个体系,

而努力程度低于这个阈值时,你的行动就会收效甚微。

比如,广告行业广告投放不足,不会产生多少效果,要让受众对广告作出回应,就必须让广告投放量超过阈值。

每次我们行动时也是如此,

要没有专注、要持续行动,直到突破阈值,这样才能看到更高层次的风景。

比如,当作者想养成一个习惯,作者不会一21天为标准,还是要求自己至少做半年。持续做180天,自动变为习惯

行动力强,是因为自己赞同行动背后的原理,依据和意义而不是跟风去做。

如果你觉得别人说的道理,有理有据,自己暂时无法反驳,碰巧自己又非常想做这件事,那就相信他们说的是对的,然后笃定地行动。

在实践途中,也要保持思考,用行动反复验证他们的理论,不适则改,适则用,直到自己真正学会为止。

你不仅做成了那件事,还探索出自己的理论

同样的道理摆在面前,有人觉得是鸡汤,有人觉得是干货,好用的不得了,

如果你能持续行动,这个世界一定会特别偏爱你。

️结:

成长、学习、养成习惯:不记得失的持续行动(感觉有道理的这件事),做次“傻瓜”,突破阈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