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楹联琐事与霍老师商榷

2018-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十方居士

霍老师您好!我叫赵村林,原名赵春林。不知你是否有点印象?实实在在地说,你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非常感谢老师对文化的认真态度,以及对本人所撰楹联提出的批评意见!因为对于文化我也是比较认真的,并且主张文友之间应当展开相互批评,不要老当好好先生。只有通过相互批评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就从我这次给古城市楼旁新建宾馆编的第一副对联说起,

“此处金井畔喜迎四海文友;这方神龟背乐邀五湖佳宾。

单从词面上看,这副对联毫无疑问应属上称之作。结合平仄,“此处金井畔,仄仄平仄仄;对,这方神龟背,仄平平平仄。”按诗联格律要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基本合律,但“畔与背”两仄声,是联中分句尾字,应分平仄才对。然而,此两句属于特殊地理名词组合,似无法改变,只能委曲求全。下半联:“喜迎四海文友,仄平仄仄平仄。对乐邀五湖佳宾,仄平仄平平平。”按对联公式严格要求问题比较大点。如“喜迎对乐邀,上下均仄平”;还有联尾的“湖佳宾,三平足。”这些都是联句中应该禁忌的。如果把上下联改成:

“此处金井畔喜迎五湖文友,这方神龟背诚邀四海佳宾,”

“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就基本合格了。但读全联的感觉好似不如原来。结合古代名诗联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句尾忌“三平足”不是绝对没有。如古诗联句:“黄鹤一去不复还,平仄仄仄仄仄仄;白云千载空悠悠,平平平仄平平平”。“中岁颇道好,平仄仄仄仄。晚家南山陲,仄平平平平。”文学艺术界有句行话叫:“师法高古”,好文者是否应当遵循?如我所举例证,谁敢说崔颢不高,谁敢说王维不古?加上华厦地域广大口音复杂,平仄声律从古到今难得统一标准。还有,于名利竞争十分激烈文化艺术乱套的当今时代,想想谁还有时间站在一副对联前细审平仄?即便有心校对,身边缺少专业工具书,又有几人能准确无误地分清平仄?动人情感主要还须立意深刻、用辞得当,读着上口。因此我写诗联采纳“中庸之道”,以立意第一,平仄次之……以作品读来口顺为主。决不因过分的强调平仄公式化,而滥用“别词”破坏掉好的诗联意境。

至于说到我这此所撰楹联对方没有采纳之事,老师有所不明。大概情况是这样的:前些日子,有一未曾慕面却读过我《世事》的朋友,突然打电话推荐我给这家新建的宾馆撰联。我应邀过去,老板一见我的面便说,他是相信介绍人才决定找我。对方初步介始了实际情况,那位朋友也在跟前,还帮我说了不少好话,让我帮对方好好策划一下。我这人做事比较认真,特别是愿意干的。回来三天以后就把对方需要的对联编好。门面与二街门上原没计划,是我有感而发另外加的。结果编好了电话通知对方,对方又说他已经采纳别人作品了。详细数语难陈,大概就这么回事。你想想这叫什么事端?于当今时代“名利夺标,文化乱套,官不认真,花子拾金”,所有一切只能拿“特色”二字解释。好文者与众不同,就这我还觉得有点高兴!心想乘此机会激发灵感,创作出几副妙联,于是便在网上发表并得到诸多文友好评。遇上霍老师认真批评,我并不反对而且还表示欢迎!因为乘此机会正好能发表一下我对古诗联创作的看法。我认为我所创作的对联,按照声律公式是有点问题,当不是原则上的问题,即便不改也不像霍老师所说,会给古城文化界摸黑。为了尊重老师,在无伤大雅的前提下将原联修改如上,不知老师如何评价?并对我之创作观念三思。学生提前表示感谢!

(本来想找老师面谈,担心一时情绪激动影响师生感情;于此商榷或多或少还能听取别的意见,有益大众文化进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