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翼阅读

必要历史的想象 ——读唐荣尧《神秘的西夏》

2016-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诗翼阅读

在《波斯战争》中,希罗多德这位被西塞罗誉为历史之父的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他事业的目的在于“保存由于人而存在的东西,使其不致被时间所湮没”。是的,历史作为一种叙事,在于保存那些植根民族、种族及我们生命更替潜意识中不被遗忘的人物与故事。它事关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生命起源问题。因此,对历史的想象就是我们对生命、对信仰、对土地的崇尚。

最先获取历史的秘密往往受益于偶然的因素,或许正如海登•怀特的观点,历史并非一种自然天成,而是书写者借助“建构的想象力”对破碎和不完整的历史材料进行“编织”,使其完成并具有意义。因此,偶然性始终都是历史的真面目。

1804年,一个名叫张澍的年轻人注定改写人们对历史的认知,他像一个侦探带领我们进入历史之门,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刻度上把我们从一个无边想象的领域推向更广阔的真实纬度。《神秘的西夏》作为一种历史读本,依据近两百年来的考究史料,在以二十四史为主线建构的宏大历史叙事中,为我们记忆处的“断裂”续弦。唐荣尧行走大地十载,只为我们记忆“断裂”的空白寻找填补的色彩。他内心深处营造的西夏,就像他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脚步扎根于每个跨步间的连续书写。从西到东、从北到南,每次出行都意味着距离目标更近一步,走着走着,放佛他也来自那个神秘的国度,为我们尝试还原着属于“西夏”应有的内容、颜色、故事及人物。

就主体而言,历史,不是个人而是集体,集体的声音、想象、色彩最终在个体生命的图腾中勾勒出我们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某些观念,这些观念便是生命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神秘力量,而神秘往往意味着无法追根问到底。神秘也恰恰是历史最为动人的一面,没有人能够超越属于自己的时代,也没有人能够建构一个关注整体历史的观念,因此,历史的真实必须注入人对过去的想象,即康德谓之的“前想象”,如同之前提到的“建构的想象力”(柯林伍德)。作家唐荣尧《神秘的西夏》在建构属于自己的西夏观念中,除了依托现有的历史材料外辨识属于过于的形象外,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了“历史”这位巨人的核心,即“爱”。依据舍勒的观点,谁把握了一个人的爱的秩序,谁就理解了这个人。恰如把握了一个人的性情,这种滋润人身上一切的源泉,也是生成一个人精神形态的力量。唐荣尧在10年“西夏之旅”中产生的焦虑、希翼、不安、渴望的复杂情感遭际都爱而起,他对历史的理解应当是基于“爱”,因此,在尝试着以文字表达着自己对西夏的爱,但在一个信息建构起来的话语狂欢时代,文字的声音显示得十分微弱。因此,在媒体网络传播的格局中,他为我们创造了一场视觉的盛宴。他和那个叫张澍的人一样,得因于偶然的机会成为了勾勒那个伟大王朝和神秘国度的画手,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时代最为波澜壮阔和人心激荡的画卷。

就是历史叙事关注的焦点而言,毫无疑问历史叙事的中心不是事件,而是人物。一段文明从历史中湮没,一个种族、一群人物从历史销声匿迹,我们似乎要问消失是真的吗?上古时代类似这样的消失难道就不存在?历史调和剂的功能在于由多元走向统一,消失意味着某种偶然性的混和,历史的形象也是由材料、气味、颜色等调和而成,从一种团状形成另一种团状,并不能简单概括为死亡,历史生生不息,正如一种文明只会被另一种文明调和,在趋同中形成一个新的文明。自远古时代以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对于神秘,如鬼神的推崇,不是毫无依据的。反而是神秘的叙事在不断延续着我们生命的书写和形象的建造。《神秘的西夏》从追寻“西夏”这个历史的形象出发,寻找构成这一观念的一切可能,从历史的偶然性开始,走向一个属于气势磅礴、心潮澎湃的时代。在碎片的历史材料支撑下构筑了属于西夏文明的形象。这是对一个时代精神的召唤,对一个种族和一种文明的怀念。因此,我们的历史意识具有了诗性,在此历史有了不朽的价值,这就像怀海特说出了“自然是一种过程”。我们对过去的探寻与建构都是对自然这一过程的向往。

《神秘的西夏》中,唐荣尧为我们点亮了通往一个时代的灯盏,这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光亮,在浩瀚的长空,一群形象、一些英雄及住所皆因光的润泽而散发着强劲的生命力,这些人物,如李元昊和他族群,注定在历史中让人怀念,他们和自己的种族一样注定富有荣光。他们或许不能成为历史永恒的记忆,但却成为一部分人永恒的怀念,在世代延续的记忆力中增殖,因此,他们也同样获得了后世人们的信仰。他们的言辞、行为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事件,这些最容易消逝的东西,最终成为我们想象与建构的他们与时代的自然材料,不论来源文献书写的记录,还是后世的考究。最后,他们获得了回归永恒存在的支撑力量。这或许就是“神秘的西夏”告诉我们关于历史观念与价值所在的意义。

汉娜•阿伦特认为,历史作为人类存在的一个范畴远比书写要古老。因此,历史书写的意义在于与“现实和解”,即净化,如同悲剧的本质,在黑格尔看来,是经由回忆之泪产生的历史的最终目的。唐荣尧神秘的西夏》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时代,如唐太宗李世民魏征之总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甄彦)

作者简介:甄彦,诗翼人文坊文字总编辑,当代青年文艺批评家,有作品发表于国内文学期刊、报纸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