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病论拓展——1
时病论拓展
关于讨论时病的专业书籍是(公元1882 年)清.雷丰(少逸)著的《时病论》八卷。此书专论时病(指四时感受六气为病),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的理论,分述春温、风温、温毒、伤风、泄泻、痢疾、中暑、疟疾、湿温、秋燥、咳嗽、伤寒、冬温等各种时令病 的病因、病理、症状特点,以及辨证立法的依据,次列作者自拟诸法及选方。此书与《黄帝内经素问》讨论的主要是一年的四时外感内化。天地之间轮回无数,年年交替,一年里面有四时演化、六十年中有时甲子推变,那么千百年、万年呢?时间、空间一般是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的,这就是地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光在中国就有南北的差别,各省市之间的风土人情都有一定的区别,所谓民风各异。更何况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民族。
在《黄帝内经*素问*卷四*异法方宜论》中有关于五方(东西南北中)病理及治疗的论述: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复生木。对应的演化规则是:生、长、化、收、藏。对应的方位则是:东、南、中、西、北。所以《异法方宜论》的顺序应该调整成生化顺序,这样就能配上时间了。现在关于人类历史一般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几种。我们可以把五行演化顺序代入其中进行描述:
[if !supportLists]1, [endif]在原始社会以及早期人类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过着艰苦的生活。此时生存方法主要以狩猎、采摘为主,相对来说这个时期人的身体比较强健,一般都是受到皮肉伤害(此时如果受风寒或其他等內证就意味着死亡)。对待皮肤的淤肿(病在皮毛),砭石是可以解决的。
[if !supportLists]2, [endif]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种植的出现,食物的来源变的广泛、人类有也一定的调整时间,外气感染或它病不深的情况下(病在经脉),也能够得到调理、治疗。微针、灸焫可解。
[if !supportLists]3, [endif]封建社会随着生产力的继续提高,人们对于各方面认知得到拓展,经验、见解有了一定的积累。尤其是种植、养殖的盛行,人们的生存压力在减小,食物来源变的相对稳定。即使病情深入脏腑,通过导引按蹻、毒药也是可以治疗的。
[if !supportLists]4, [endif]资本主义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科技的进步,温饱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但是人类的身体也在不断地衰弱,这不仅仅是缺乏运动的结果,还由于人类通过对疾病治疗的改进,影响、改变了自然选择的规律,导致了许多的病源可以在人体中不断的“进化”。以前的“病入骨髓、死期不久”的铁律已经松动。医疗科技的进步与病源的进化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此时进入了替换的时代!
[if !supportLists]5, [endif]未来社会随着人类对细胞、份子的研究加深以及DNA的发现,人类的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克隆复制、再生、借生也许不会遥远,这一切都是向有利的方向前进。似乎未来只要有一点存在就可以重新来过!
人类在不断地进步,疾病也在不断地深入;随着人类能力的提高,病源也在借着人类的身体不断的进化、进步!这最后总有一个胜负的,结局无非就是人类彻底摆脱、克服了那些病源;或者人类被诸多的病源掏空。当然我希望是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