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视角,透视纳粹掌权时期的德国小镇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人们对于这段历史的反思从未停歇。在出版界,关于“第三帝国”的图书亦扎堆出版,不经意间成了近年的一个热点。从书店新上架的畅销书中随便一挑,你就能翻到一本与纳粹德国有关的书。
关于纳粹的崛起与灭亡,相关文献资料历来层出不穷。但是,多数中文译作的聚焦点都围绕着希特勒及其纳粹核心人物,抑或宏观上的政治变化,对于纳粹德国社会地域上的变化引介实则凤毛麟角。
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西方学术界对于纳粹如何从一个地域开始,步步为营到全面掌权,德国普罗大众又是如何接受或被迫接受纳粹思想的强行灌输之探讨由来已久。对此,纽约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德国史作者威廉.谢里登.阿伦以其前瞻性的眼光聚焦于纳粹时期社会地域性的个案研究,其近作《纳粹掌权:一个德国小镇的经历》便为这类研究提交了一份详实可靠的答卷。
诺特海姆(Landkreis Northeim)是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南部的一个小城,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小镇的人口仅一万左右,一片中世纪的旧城墙围绕起来的逼仄老城区环绕其中。“在德国差不多有一千个这种规模的城镇”。书中如是说道。和所有偏远小城镇一样,诺特海姆居民向来保守、理智,世代过着自给自足的简单生活,维持着在他们看来循规蹈矩的社会秩序。但就是这样一个远离政治中心柏林的不起眼的小镇,终也避免不了重蹈与其他成百上千个小镇一样的覆辙。
20世纪30年代初,经济大萧条的到来让民众陷入了疯狂,每天晚上,希特勒掷地有声、富有激情的政治宣讲都会回荡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麻木不仁的人们通过斗殴、游行、舞会等种种发泄方式,最终让这个偏居一隅的保守小镇,沦落为了数之不清的纳粹据点其中之一。
如书中所述,小镇具体位于下萨克森州的丘陵地区,在哥廷根和希尔德斯海姆之间,离位于德国中央的图宾根州并不远,向南的话也就两小时的车程。阿伦研究的重点之一在于希望探究自1929年至1937年间,纳粹党人是如何利用社会分裂、经济萧条和高层政治的僵局,以此来一步步窃取诺特海姆的地方权力,并在此后数年如何一直维系牢固不破的统治。
书中糅合了政治社会学、大众心理学等微观史学的历史研究,也不乏对20世纪政治运动中的人性之深刻研究,不仅为读者生动勾勒了一幅纳粹在地方层面掌权的政治画面,同时也恰如其分地回答了“魏玛共和国文明的民主政治是如何沦陷为纳粹恐怖的独裁政治的?”这个相当具有建设性的史学命题。
1933年以后,当全球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席卷到诺特海姆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民众开始陷入深深的反思:“我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他们迫切希望魏玛当局,社会民主党能有所作为来改变他们的困境,来应对这场一触即发的危机,但结果却以失望告终。
与此同时,国社党(纳粹)却在利用精心谋划宣传手段,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激进的民族主义口号,并不惜诉诸不断升级的暴力行径,以表示它的积极行动主义。于是,无论是假大空的口号还是街头暴力斗殴,彻底吸引了小镇求变的民心。在周而复始的选举中,纳粹的得票数从最初的123张涨到了1933年的4200张。
一个让纳粹分子喜闻乐见的事实是,他们终于在诺特海姆小镇掌权,站稳了脚跟,并逐步开始对社民党的大清洗、对小镇公共空间的“一体化”控制,当小镇居民终于察觉选择纳粹意味着什么时,此时一切已为时已晚。历史的车轮不会倒退,只会推着后知后觉的他们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