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诗从耳入;有的孩子,诗从口入;有的孩子,诗从手入
文 / 喜饶嘉措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童书乌蒙的朋友!感谢那些转发我们文章的朋友!感谢那些联系我们的朋友!我们会在你们的支持下,尽心竭力地把诗性教育做好,让每个孩子,都会唱诵古老而崭新的诗歌!
最真挚的谢意,莫过于能够为大家服务,毫不藏私地把我们已经谱写成熟的作品,贡献出来。让每个父母,每个老师,每个热爱传统诗歌的朋友,都可以用这些作品,温暖自己的内心,滋润孩子的诗性,唤醒古老的文化记忆,从而栖居于诗意的大地。
从今天开始,我们不仅和大家分享这些作品,还把我们在石门坎孩子教学中总结的经验,一并呈现出来,盼望可以得到各位朋友的批评建议。
实际上,这些经验从来没有完整地用文字总结过,因此,这个总结过程,也将是逐步地日趋完善。这个分享过程,同时是我们的反思过程。我们将一边总结,一边分享。我们也希望关注我们的朋友,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实践。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同样,不能指望孩子们今天会唱了几首诗歌,就可以诗性大发,出口成章,文采斐然。我们期待的是,孩子们热爱用诗一样的语言,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心灵。这需得日积月累,也需要家人的深情陪伴。
我们已经预备好了陪伴,现在邀请您,陪伴您的孩子,您的学生,和我们一起纵情享受诗歌的美好。
先看一首我们谱写的西江月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微信公众号【梁俊唱古诗】梁俊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词 辛弃疾 曲 梁俊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诗性教育,本质上是心灵的成长,因此需要达到心灵之中。有趣的是,每个孩子通往心灵的道路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诗从眼入;有的孩子,诗从耳入;有的孩子,诗从口入;有的孩子,诗从手入。你的孩子,他是如何开放自己心灵的呢?
诗从眼入的孩子,是那些阅读就可以感受到诗的美好,并且铭记于心的人。这样的孩子,可能五音不全,可能四体不勤,但是他们过目不忘,一目十行。如果您的孩子是这样的小孩,不妨用他喜欢的字体,打印出来这些诗歌,然后让他们一边看,一边唱,很快,他们就可以学会一首首的诗。我们也在找一些朋友,把我们选的诗,写成书法作品,方便这样的孩子学习。
苔 / 俞海诗从耳入的孩子,你们有福了,因为童书乌蒙的教育方式,最适合这样的孩子。这些孩子的听力优于常人,所以他们往往是学说话比较早,发音清晰,唱歌精准的音乐小天才。这样的孩子,不用看我们的视频,只要听着音频,跟着唱就好。我们也会和小象汉字在喜马拉雅上,陆陆续续播出我们的音频,方便孩子学习。
诗从口入的孩子,他们需要的是吟诵,歌唱。当他们开口读出来,或者开心唱出来,那么,诗的种子,就会落入他们的心田,慢慢萌发。很可能他们唱得不那么标准,但是他们就是喜欢口无遮拦地哼唱,那就让他们随心随性地歌唱吧,唱出心中的声音。唱着唱着,他们就长大了,诗就在他们的心里结出了果实。
诗从手入的孩子,书写绘画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途径,所以,他们需要写写画画。我认识一个朋友,自小学习书法,她说那些古诗,都是无师自通的,因为反复临摹了几百遍,意思似乎突然就通透了。而一些喜爱绘画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诗情画意是不分彼此的,诗情总是画意,故此一首诗,对他们来说,首先呈现在他们心海里的,是一幅画面,当他们把这个图景画出来,他们就感受到了诗的魅力。
没有孩子是绝对的路径依赖,他们都是有所长有所短的孩子,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这些方法都让孩子们做起来,让他们全面地感受一首诗的方方面面。要知道,诗的妙处,就在于可以通过眼目、通过耳朵、通过口舌、通过双手,进入到同一个地方: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