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孩子度过敏感期?

2021-02-13  本文已影响0人  SmileAngel_b39c

一、遵循家庭教育的原则

1.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活动,并了解他们的活动目的

我们平时总会习惯性的注意到孩子的某些特定行为,缺常常忽视孩子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潜能。比如小婴儿的吃手现象、哭泣、大点孩子对玩具的喜好等,我们需要看到他们的内在心理需求。

2.全力支持孩子活动的愿望,帮助他们培养独立的个性,避免养成依赖的习惯

比如,在孩子一岁后,可以慢慢试着让孩子自己拿勺子吃东西,弄脏也没关系,练习次数多了,你会发现他比你预想中表现得更好。另外可以多做一些“我说他做”的活动,配合孩子的心理发展,为其提供帮助,能让他们获得最大的助益。

3.时刻注意与孩子的相处方式

孩子的情感比我们想象的更为细腻敏感,尤其是来自外界的影响。如果平时我们不够细心,等到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候才有所察觉,便为时已晚了。因为孩子的情绪出现激烈的反应,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某些需要被忽略了。有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哭哭就安静了,不需要刻意去安抚,每次及时安抚可能会把孩子宠坏。可事实是这样吗?

并非如此。孩子并不会因为你的安抚而被宠坏,反而会感受到爱与被爱。我们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擦干眼泪,也要尽力去安抚他们,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感受和需要,与之共情并提供相关帮助。通过直接关心孩子的感受,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清晰的观察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还能帮助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以此帮助孩子的情感天赋顺利发展。

二、正确引导孩子工作

儿童渴望工作是一种本能,体现于心理发展过程,具有一定创造性。虽然他们不能从事大人的工作,但是符合他们发育的工作可以让他们获得力量并塑造个性,我们需要在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自由的同时用适当的方式去帮助。

三、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很多家庭会采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教育孩子,如果孩子需要奖励和惩罚来做事情,说明他没有自我约束的能力。不奖励不会对家长和孩子造成损失,但是惩罚不同,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很多人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会采用批评或者惩罚的方式,这种方式会严重打击儿童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会对他们的心理情感产生伤害。儿童要想提高能力和改正错误,需要进行长期的主动练习和不断的获取经验。我们也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并加以改正。

四、培养孩子专注工作的能力

把儿童放在有利于他们心理发展的环境中,把儿童的意识引向明确的目标,使它转化为一种基本而又复杂并可重复进行的智力活动。比如,一个孩子叠积木,他搭了很多次时候发现某些积木叠起来容易倒,便会想办法换掉,他把这个问题解决后就会对这项活动越来越感兴趣,还会反复进行。这样可以促使他们进行复杂的心理活动练习,有助于他们的内部发展。

五、善于观察与发现儿童

1.儿童喜欢重复练习

2.喜欢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

这可以让我们看到他们的心理需求与倾向。所以儿童所用物品不仅要有序摆放,更应该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

3.孩子在社教活动中体现出自尊自重

4.积极的心理体验有益于身体健康。

六、给孩子自由的成长

1.让婴儿的身体自由成长,避免多余的束缚

比如老一辈人关于“捆绑手脚”、“捏鼻子”的说法,定型枕的使用,还未到时机就强行扶着走路等等。

3.在家里为孩子布置适合他们身材的环境,在安全的环境中让他们自由探索。

有时候孩子也会做得不够好,比如摔碗、自己洗手洗不干净、穿不好衣服等等,有些家长就会直接换成摔不坏的碗,直接帮他们洗漱穿衣,不然他们参与。有些家长则不加干涉随他们去。但是真正对孩子好不是去包容孩子所有的错误,而是找到方法帮助孩子避免再犯错误,允许三四岁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做事以及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让他们在自然的状态下生活成长,并为他们提供成长真正所需要的东西。在为他们提供需要的条件后,控制自己盲目帮助孩子的冲动,不要总是干涉,但是也不能漠不关心,我们只需要默默的在旁边观察,当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予适当帮助。

七、警惕成人对孩子的压制

孩子的必要需求不仅是身体方面的,更重要的是来自心理方面的。心理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对孩子今后的智力和道德精神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成人对儿童的权威态度普遍深深植根于家庭,对孩子采取权威式的管教方式,尤其是上学后。如果过度阻碍孩子的行动而不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便是在人格构建的道路上设立了障碍,会压抑他们的个性发展,甚至导致人格缺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