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舞的日子之《当尼采哭泣》
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哲学。读哲学,恐怕也不能指望它会告诉人们怎样去行动,重要的是观点,拥有不同哲学观点的人会有他独特的人生。各种精彩的人生哪一种是自己想要参考的-最值得去思考,一种观点的植入,将会影响一个人的活法。
尼采把“生存目标”和“活着”两者分离开来。因为有一个生存的理由,就可以忍受任何过日子的方式?我对此虽持有一点怀疑,(至少,这种想法很难普及大众。拥有这样想法的要么是伟人,要么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但我对于这种精神至上的品质,极其佩服。
关于死亡,我正好赞同尼采大师的死亡观,非正视这种死亡观,不能从痛苦中得出对生命真正的认识。我甚至认为,不经历过一次死亡或极大磨难的人,很难深入理解到深厚的哲学。
孤独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如果一个人不曾孤独,他可能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尼采无疑是孤独的。他的孤独造就了他成为独特的尼采。回到原点的重要性,对诠释者对不信任以及高度的独立思考让他的哲学思想原创性纯度极高,无疑的是,尼采带来的是一场哲学革命。很久以前听陈果,我记得最深的是她说“Alone是孤独,lonely寂寞。“我想,尼采是孤独的,但绝不寂寞,当尼采哭泣,可能是一生中仅有一次的哭泣的时候,为的不是不再lonely,而是他的alone为朋友所理解。
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由为何物,或是自以为了解了自由。自由必须建立在自我认知上。道德观,责任感,自身受到的教育等因素,很大程度上都阻碍了一个人彻底的自我认知。自由,在本书中限定为某种困难,以及重要的抉择。总会有那么一个时间,我们都会遇到左手大鱼,右手熊掌的抉择--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需求,但在很多人眼里同样看重这两方面,难以取舍,布雷尔的内心世界里,是纯粹的精神自由追寻者。可是当他回归到现实世界,最终做出了另一种选择,他认为是:生活愉快的关键,在于先去选择必要的东西,然后去热爱所选择的东西。我认为这种观点(选择之爱)是片面的,它起码要建立在一个条件上即:先前这个所谓必要的选择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布雷尔本人是幸运的,他的第一选择至少没有让他受其害。把布雷尔的观点放之四海则不一定皆准。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热爱自己已有的选择并且继续走下去。而尼采则做出了更宏观的解说:命运之爱,爱你的命运—我认为这是更为全面的观点,把命运做为支点,是允许了选择可易性的存在-相对于选择之爱。当然无论是选择之爱,还是命运之爱,都是非常积极的生活态度。所以他讲,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有人在乎一只蚂蚁生存之意义吗?人也不过区区一生物,在上帝眼中和一只蚂蚁并无区别。也许“活过”这一生物进化过程,就是人生的意义-即没啥意义。
总之,这个问题太难参透。当尼采说,真理也不过是个幻觉,我同时认为人生的意义也是个幻觉吧,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意义大概还需要每个人自己去赋予它。
尼采给自己人生赋予的一个意义是“成为你的存在”,这和他的死亡观“死得其所”+他的自由观“命运之爱”是有呼应的意思:如果一个人热爱命运,凭着坚定的信念选择了自己的生活,那么他即使面临死,也毫无恐惧之心了,能做到这一点,也就做到了“成为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