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业并购「背后的真相」,看设计业的未来
「得麒麟才子者,得天下。」by《琅琊榜》
携程并购去哪儿,已不是新闻。
但你知道「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接下来几张图,为看官含笑戏说。
怎么还在说梅长苏,大叔你out了吧?
Too naïve!
你可知道麒麟才子在靖王登基后干啥去了么?
你没看错,这个cos玛丽莲梦露的,
特么和上面是同一个人!
原来,麒麟才子响应总理号召,来魔都创业,做旅游公司了!
(详情参见《大好时光》,胡歌霸屏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史上第一部主角职业是旅游的现代都市偶像剧。国内旅游行业近年来的火热可见一斑。)
而由麒麟才子担任总经理的旅游公司,就位于大虹桥的凌空SOHO。
扯了那么多,到底和携程并购去哪儿有毛关系?
不要急,请看凌空SOHO的另一角。
真相了,有木有!正所谓『得麒麟才子者,得天下。』
好冷~~~不谢。下面进入真正的干货。
1. 标准化产品的本质是效率和成本
其实在我看来,携程并购去哪儿的真相是,旅游业最大的标准化产品——OTA,通过规模化来保证效率和控制成本,否则都玩不下去。
两家合并前,携程早已布局艺龙等其它较大的旅游交易平台。而两家合并后,在酒店和机票在线预订的市场份额总和均接近70%,符合互联网经济70-20-10的市场格局规律。OTA资源的高度整合,也标志着旅游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所以这70%的市场份额,对于这两年层出不穷的旅游O2O创业者来说,基本可以忽略。新玩家瞄准的蛋糕其实就是旅游非标市场的100%,空间仍然巨大,但预期不要过大。
2. 大众创业时代,跨界才有正能量
说来有趣,很多非旅游背景的创业者看到国内消费升级大好形势下的旅游市场,纷纷进场(仅36氪就可以搜出约200个报道,创业邦创投库里有300多个旅游户外领域的投融资事件)。
于此同时反观设计行业,很多设计师纷纷逃离设计行业,因为感觉甲方不成熟,消费市场不成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成熟等等。设计行业和快消marketing一样,表面光鲜,实际苦逼得很。
专业之人,多焦虑于行业微观黑暗面,满满负能量,爱得深沉。
跨界打劫,多欣喜于发现宏观大机会,煌煌正能量,玩得无邪。
3. 旅游和设计的相似之处
作为旅游专业背景的设计创业者,我还真发现了一些这两者有趣的相似点。
都是交叉学科
旅游学和设计学都无法简单的归类于人文学科或理工科,都需要人文积淀和技术手段兼备,即出口成章、手上有活。
都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特征
旅游消费与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直接相关。1000美元、2000美元、3000美元,是最重要的三个关卡。根据西方国家经验,人均GDP2000美元后,文创设计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会加速呈现。
所以不要怪中国旅游景区或各种设计太low。
只是就设计产业而言,2015年中国人均GDP已过8000美元,但整个文化产业占总体GDP比重不到5%,可见相比于旅游业,设计产业的发展的确已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
产品只是媒介,体验才是王道
旅游和设计归根到底都是服务于人的,都属于体验经济的范畴。
大产业的微利时代
旅游和设计产业往大了说,都是万亿级市场规模、千万级就业人口的大产业。
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是6,一次出行在传统意义上覆盖了吃、住、行、游、购、娱。但产业链是严重被打散的,市场是高度碎片化的。体量很大,但是落实到每个环节的参与者头上都是微利。就拿这次被并购的去哪儿来说,过去1年半已经累计亏损十几亿了。
设计产业也一样,传统意义上涵盖了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艺设计、空间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等大量细分行业。但去年年底,国内才有第一家工业设计公司上了市(还是新三板),90%是年收入低于50万、公司规模小于20人的小微公司。
4. 从旅游业的过去看设计业的未来
旅游业通过整合B端资源面向C端消费,具备TMT产品的爆发属性,所以和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相对同步。上文中列举的36氪报道和创投库投融资事件的数量就是有力作证。
携程并购去哪儿,一方面宣告旅游标品市场进入赢家通吃的帝国时代,另一方面也意味旅游非标市场将进入战国时代。
而设计业本质上是生产型服务业,直接为设计方案买单的是B端而不是C端。而中国制造业其实才刚开始进入真刀真枪的转型期,才刚注意到设计创新环节的缺失和战略价值。加上缺乏C端的短期爆发力,设计业在互联网改造进程上相对落后(之后会有专文和大家分享最新最热的设计互联网产品)。
我们不妨看看,旅游业过去10年的进化对设计业未来10年的爆发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