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这一课
再次教学《两茎灯草》这一课,却突然发现原先对这一课的解读存在些问题。
《两茎灯草》一篇出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篇文章安排在五下第五单元,是让学生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来体会人物的特点。文中严监生临死前为了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而伸出两根手指强撑着不肯咽气,已经成了文学上的典型动作。在这里,严监生表现出来的是吝啬。但在我以前的认知里,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因为读过《儒林外史》,对严监生的前后经过知道的比较多,所以我一直认为说严监生是个吝啬鬼是不妥当的。比如严监生的哥哥严贡生犯事逃了,官差来抓,他“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后又花十几两银子息事宁人,消灾弭祸。再比如为了治好他妻子王氏的病,严监生每日请四五个医生用药,用的都是人参附子。王氏去世,他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还有,为了扶正他的小妾赵氏一事,他前前后后送给王家两位舅爷七八百两银子,还有王氏的不少金银首饰。就从这些事上来说,你就不能说他吝啬,除了必须花钱的地方他一定会花,甚至一些事上可以说他就是铺张浪费。所以,曾经我认为说严监生是个吝啬鬼就是断章取义,对严监生的特点,你只有读了全本书才能知道。可是,如今再上这一课,我改变了想法。
对自己对儿子过于节俭(吝啬)也好,一些事上铺张浪费也罢,这都是严监生,这是严监生性格的不同方面。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性格是单纯一个方面的。《两茎灯草》里选的这件事恰恰能表现严监生吝啬的一面,所以这是选典型事例典型动作来表现严监生的吝啬的,将来说不定某一天还会通过其他事例来表现他的铺张浪费呢。这没什么不对。这也正是教学生通过事写人时选取典型事例的范例。
想到这些,突然就觉得以前精心备了那么长时间的课竟然并不通透。所以,语文教学不存在好好备了一课就一劳永逸,有时候一些课文也是常思考常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