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绪(六)
回到阔别三年成都,明显感觉到的变化。人们在吃穿方面,不再过度追求讲究,生活的价值取向,都靠近了平常普通、价廉实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都摒弃了表面的相互攀比,更加注重心灵方面交流。我以前在简书里,曾经提到的那位做民俗经营的女性,有超前的市场眼光、独到的审美情趣、亲自动手的能力,也曾经引领过特定范围内的潮流。现在的她依然还在民俗挣钱,更多时候却是在享受返璞归真生活。还有一位汉藏混血的漂亮女士,与她夫妻俩聊到婚姻、家庭、孩子,其现代观念意识,与我多年在澳洲的见识,并未本质的差异,反倒多了不少本国特色。她们家儿子去年考取985名校,之前从没进过补习班、也不整天夜以继日死读书,始终保持阳光心态。即便是在强烈的内卷之下,还是做到了胸有成竹、平步青云。
除了上述两位女士的超凡脱俗,与其他几位同龄人的聊谈,同样受益匪浅。他们都曾在“国之重器”领域里工作数年,家世背景分别与军队军人、书香门第有关,也与所经历的历史年代紧密相联。可是无论经历过多少命运曲折,还是保持着对百年变局的清醒,抱有与家国共存亡的情怀。进入暮年依然爱学习、爱思考、爱劳动,爱健身。尤其让我惊讶的是,他们中有好几个,都信奉中医、都常看医书、都自觉运用调理身体,都知道饭该怎么吃、荤素如何搭配;茶该怎么喝,什么季节喝什么茶才好……一套又一套说道,听得人茅塞顿开、获益良多。有一段时间我们老说中国是人情社会,无效社交太浪费精力,此次从孤独中走来,认知有了新的改变。如果老拿地广人稀国家的社交方式说事,却有不顾国情强加于人的嫌疑。中国有着十四亿人口,走到哪里都离不开人,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又何乐而不为,又何不是令人羡慕的交往方式。大伙都愿意的、喜欢的、乐此不疲的就是最好的,这一点用不着置疑。
我们的国家正经历着全球经济危机、正遭遇着西方列强的霸凌打压、正面临着降薪、离岗的艰难困境,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中国是一个重视亲情、人伦的社会,儿孙辈面临的危机,老辈的哪能坐视不管,还不都在咬紧牙关一起抗。如果在压力之下顶不起、扛不住,那就有可能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这一点咱们这些老家伙不迷糊都懂。
(本文插图艺术公园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