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怎样成功的(七)
赤壁之战
建安十二年,曹操消灭了袁尚袁熙,至此,袁氏一门,父子四人全部授首,幽州、冀州、青州、并州被曹操纳入囊中。
建安十三年正月,曹操回到邺县,挖了个人工湖,他不是要旅游观光,现在还没有这份闲情逸致,他是要训练水军,为征讨刘表做准备。
说起曹操,其实真的算是个很勤奋的人,从建安元年将献帝接到许下,到建安十三年,这十几年里他一直南征北战,风尘仆仆,很少休息。为了平定四方,又是打仗又是挖水渠的,光是人工河,就挖了好几条。这一次大概算是歇得最久的一次,不过这次也是因为训练水军的原因。到了七月份,他率军出发,征讨荆州去了。
其实早在建安八年,曹操就有征讨刘表的动作,当时跟袁谭的战事暂时没有进展,他想趁着这个空儿跟刘表接触一下。刚到西平,袁谭派人来了。原来曹操撤军后,袁谭跟袁尚弟兄俩为了争夺冀州,打成一片,非要弄个你死我活不可。袁谭战败,干脆派谋士辛毗请曹操帮忙。
曹操收到书信后,将谋士们召集起来商议,帮,还是不帮?这是个问题。很多人都觉得这事不靠谱,本来跟袁家是死对头,人家怎么会因为弟兄之间有矛盾,来请咱们帮忙!再说,如今刘表强大,袁家已经衰弱,先打强的,再打弱的。
荀攸建议回军,跟袁谭联合,攻打袁尚。曹操的本意,也是这样。他攻打吕布时,刘表没动作,跟袁绍官渡大战时,刘表也没动作,由此可见刘表意在自守,不会为患。而袁谭袁尚不同,袁家门生故吏多,袁绍父子经营冀州多年,河北人都畏惧他们,万一让他们回过神来,弟兄联合,那就不好办了。
事情计划好了,曹操答应辛毗了。过了几天,有人跟曹操说,袁谭袁尚譬如二虎,让他们先斗,必然有死伤,等平定荆州,他们那边的结果差不多也就出来了,到时候咱们只需坐收渔翁之利。曹操一想,这个也挺好啊!他开始磨叽,不提回军的事儿。
辛毗是个聪明人,后来他也投靠了曹操,这个时候他已经开始为曹操谋划了,说:“这弟兄俩现在已经力尽了,正是灭他们的时候,万一日后他们意识到错误,机会就过去了。”于是曹操回去攻打袁尚去了。
那次征讨刘表,没有成行,到建安十三年,袁谭死了,袁尚袁熙死了,袁绍的外甥,并州刺史高幹也死了,现在,没有了后方之忧,曹操可以专心荆州之事了。
也是曹操的运气好,他刚出发,八月份,刘表病死了。早在官渡之战时,刘表就派部下韩嵩到曹操这边来考察他的为人,韩嵩回去后盛赞曹操,刘表大怒,几乎要打死韩嵩。下边呢?就没有下边了,既不帮袁绍,也不帮曹操。
这个事情他没有处理好,还有一个事情,他也没处理好。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刘琦,老二叫刘琮。按照传统,他应该立刘琦为嗣,但他不甚喜欢刘琦,对小儿子刘琮宠爱有加,他的妻子蔡氏也疼爱刘琮,两人的心意都在小儿子身上。刘琦失宠,很着急。正巧这个时候刘备也在荆州,诸葛亮有谋略,于是刘琦找诸葛亮出主意。诸葛亮跟他说:“你不知道吗?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内而危。”一句话令刘琦如醍醐灌顶。正巧这时江夏太守黄祖让孙权给斩杀了,于是刘琦请求到江夏去。这事正合刘表心意,便任命刘琦为江夏太守。刘表是个聪明人,在当时颇负盛名,是东汉末年名士中“八骏”之一。可惜对小儿子的溺爱让他糊涂了,袁绍出长子,立幼子,导致死后冀州大乱,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他却想不到。
刘表死后,他的小儿子刘琮了顺利接了班。这时曹操已经快到荆州了。以前孙策死的时候,曹操打算趁着江东人心不稳率兵讨伐,有人建议说,人家有丧,这个时候讨伐,这是古人所忌讳的。你就不能阳光点儿吗?曹操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不是他想阳光,渡江攻打,实在没有把握。而这次,荆州就在眼前,他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曹操兵临城下,荆州大将蒯越等人都劝刘琮投降,说得头头是道,第一,人家奉天子讨伐,名正言顺,咱们抗拒人住,这时违逆;第二,荆州新遭大丧,人心惶惶,无法同曹军对抗过;第三,刘备不是曹操的对手。一二三这么一说,连哄带吓,刘琮马上同意了。曹操一到襄阳,刘琮便派人送去降书。他不知道这事怎么跟刘备说,害怕刘备恼火,一直在犹豫,刘备觉察到事情部队,派人来问,他才派韩忠去解释。
这个时候刘备屯屯守樊城,他的情报工作不行,还不知道曹操已经来了,直到曹操到了宛城,他才听说,这时韩忠也到樊城了,刘备气得不行,对韩忠说:“你看你们弄这啥事!不早早跟我说,祸事临近了才通知,要不是怕天下人笑话,真恨不得砍了你的头!”他赶紧带着部队逃离。诸葛亮说:“不行了就攻打刘琮,可以据有荆州。”这是他说气话,曹操眼看就来了,且不说能不能打下荆州,就是拿下了,还没坐稳,曹军来了,人心不为所用,还不是守不住,委城而去!到时候倒让天下人笑话,说你跟人家老子好,老子尸骨未寒,你就打人家儿子的主意。刘备是个聪明人,又要收天下人心,自然不会这么做。
刘备从建安六年来到荆州,到建安十三年,在这里待了七年之久,他素来有忠厚之名,所以在荆州很得人心。刘琮投降曹操后,荆州不愿归曹的人都跟着刘备走了,伊籍、霍峻、向朗等,从之如云,到当阳的时候,就已经有十几万人了。刘备的意思,是赶到江陵去,那里有粮草军械,可以一守。
刘备想到的,曹操也想到了,他担心刘备占了江陵,所以来不及歇息,亲自率领五千骑兵追赶,一日一夜就赶了三百多里。刘备带着百姓,走不快,一天才走十几里。部下着急,有人说,不如扔下这些百姓,咱们跑吧,赶紧到江陵去。刘备不同意,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这话感动后世上千年。
但最后他们还是先跑了,曹操的大军很快赶到,刘备一着急,带着诸葛亮、赵云、张飞等人就跑,妻子且不要,何言老百姓!也是事急,实在没办法了。在这次逃亡路上,就发生了张飞断桥喝曹兵的故事,《三国演义》中还说,赵云也在这次溃逃中立下大功,七进七出救了后主阿斗。赵云保护阿斗跟甘夫人之事的确有,但七进七出,进曹军如出入无人之境则未必有。
江陵是去不了了,赶紧往江夏郡跑吧,刘琦在那里,还能落脚。到汉水,碰上关羽的战船了。在船上,关羽怒道:“当年打猎的时候,让你杀了曹操,你就是不听,要是当时听我一句话,就没有今天这事了。”建安初他们投靠曹操,跟曹操去打猎,当时人都跑去围猎了,曹操的随从少,关羽给刘备使眼色,让趁机杀了曹操,刘备没同意。其实当时要是杀了曹操,他们肯定也逃不掉,刘备不愿意干这同归于尽的事儿。
在当阳时,刘备就碰到了鲁肃,鲁肃奉孙权之命,一来吊丧,二来准备联合刘备共同抗曹。两人见了面之后,一说联合的事儿,当即一拍即合。到了夏口,刘备派诸葛亮和鲁肃过江东,去见孙权,商讨联合的事儿。
这时,孙权正闹心。他接到曹操的书信,信上说,“近者奉辞伐罪,旋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回猎于吴。”得意嚣张,溢于言表。孙权让文武官员看这信,顿时人心大乱,莫不大惊失色。百官很快分成两派,主和派与主战派。重臣诸如张昭等大多数人,都劝孙权识时务算了,别做无谓的抗拒。只有鲁肃等个别人主战。主和派占了上风,说得孙权心里直腾腾,他才二十五六岁,没经历过这么大的难关,也不知道能不能安然度过。一着急就要去上茅房。鲁肃追出去,拉着孙权的手说:“别听这些人的。像我们这些人投降曹操还可以,到时候肯定能混个一官半职的,您投降了曹操,可怎么办呢?”你一投降曹操,两世基业就完了。鲁肃劝孙权赶紧把周瑜召回来商量。
周瑜赶回来,对孙权说:“曹操说有水军八十万,那是说大话!”他掰着指头给孙权和诸位大臣算,“曹操所领北方之兵,顶多十几万,长途跋涉,早已疲敝,所得荆州之众,不过七八万,还不一定肯为他卖命,人数虽多,实在不用怕。北方兵不习水战,关中诸将又在后方,曹操断不敢旷日持久在这里跟咱们耗。你给我三万人,我就可以办了他。”孙权听得热血沸腾,拔起剑,一下子砍掉几案一角,厉声喊道:“谁再说投降,就跟这几案一个下场。”事情这才算定下来了。危难之际,鲁肃周瑜所表现出来的理性与忠勇,孙权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与明智,君臣之间的互相信赖,确实令后人感动。
东吴这边发兵了,此时刘备在夏口正等得着急,每天派人到江边去看,望眼欲穿,几乎成了望夫石,终于等到了东吴兵。两军汇合,到赤壁,跟曹军相遇了。此时曹操志得意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驷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他本以为来一招先声后实,大军压境,孙权跟刘备就会屈服,没想到这两个人关键时刻毫不含糊,杠上了。两军一接触,曹军就败退了,驻扎在江北,孙刘联军在江南。北方人不服水土,曹军中发生了瘟疫。老将黄盖献了两计,火攻计与苦肉计,完成了他一生最辉煌的壮举,挨了一顿打,成就一世名。火烧曹营之后,曹操率军败退,在乌林,又大败了一场,退回了南郡,留曹仁等守着江陵,自己率军会邺县去了。夷陵被甘宁等人拿下,周瑜等人围住江陵攻打了一年多,曹仁败退,荆州落入孙刘之手。
赤壁之战,周瑜及江东兵将居功甚伟,刘备这边,只有诸葛亮过江东游说孙权,刘备率军跟曹军周旋,其他名将,诸如关羽张飞赵云,并无建树。至于像《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料事如神,又是借东风,又是运筹帷幄,派人四处埋伏。曹操走到一处仰头哈哈大笑,说这里要是有伏兵,我们就危险了,结果伏兵出来了。跑到另一处,仰头哈哈大笑,说是这里有伏兵,我们就完了,结果伏兵又出来了,走到华容道,还碰到了二哥,二哥义释曹操,还了人情,忠义照耀千古。其实这些事纯属子虚乌有。华容道那里,曹操的确说话了。道路泥泞,又有大风,曹操让人赶紧用干草填路,急急忙忙过去了,踩踏死了不少人。过后曹操也仰头哈哈了,说刘备确实是个英雄,不过就是反应有点儿慢,刚才要是放火,咱们就都烧烤了。不久,刘备果然放火,却没烧烤到什么。不过那是刘备,不是二哥。所以,刘备的确有保存实力的嫌疑。
当初曹操拿下荆州,打算顺流而下,贾诩就对他说,先别着急,等荆州百姓安居乐业之后,江东自然会臣服。他不赞成马上进军江东,因为时机未到。结果被他不幸言中。曹操的确有些操之过急,正如周瑜所分析的,他刚刚拿下荆州,荆州在刘表治理下比较安定,也很富庶,上到士大夫,下到黎民百姓,对于改朝换代自然不乐意接受,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跟着刘备逃走。曹操的水军只训练了很短时间,荆州水军又不肯为他所用,再加上水土不服,军事上失策,种种原因造成曹操失利,连到手的荆州也失去了,导致平定江东推迟了几十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天下当然得靠武力平定,执干戚舞,是因为时机未到,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赤壁之战的发生,改变了天下格局,刘备平定荆州南方四郡,开始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他跟江东的孙权互为表里,唇齿相依,共同抵御曹操,三足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几年后,刘备拿下益州,孙刘中分荆州,三国时代正式到来。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发生了几次大战,在赤壁之战前,先有袁绍公孙瓒易京之战,战后,公孙瓒灭亡。官渡之战,袁绍大败,一年多后死去,赤壁之战后,孙刘夷陵之战,刘备大战,两年后死去,只有曹操,虽然经历了大败,但依然挺立。纵观他的一生,多次败逃,但每次都挺了过来,在失败中站起,在失败中强大,能包容羞辱,这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