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看见》3--不要盲从,请了解全面再评论
前面两篇已经记录了一些让我难忘的故事,这篇是另外几个深刻的故事和对全书的总结。
01
相信很多人无论是现实中还是视频里都看过惨烈的斗鸡、斗狗场面,血淋淋的打斗画面没有激起人们的恻隐之心,反而是声嘶力竭的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人们从中感到刺激和快乐。柴静说“生命往往要以其他生命为代价,但那是出于生存。只有我们人类,是出于娱乐。”
当年的踩猫事件(一个女人穿着高跟鞋瞅准了对着猫的眼睛踩下去)发生时,舆论铺天盖地都是谴责,网友人肉出事件主角--踩猫者、拍摄者、视频发布网站的负责人,开始攻击、谩骂,他们的正常生活被影响,他们不敢见人,但是他们真的那么残忍、没有人性吗?有多少人是在不了解全部真相的情况下盲目地跟风谩骂?他们的采访揭开了事件的面纱。
拍摄者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动摇了他心中道德的底线。他面对镜头说“道德这东西每个人的道德观都不同,这底线也没法规定。每个人的处境不同,遭遇不同,所以想法不同,你怎么知道你的底线就一定是别人的底线呢?网上有人说杀了猫接下去就会杀人,杀完人就会变成希特勒,搞种族灭绝。但其实对动物不好的人不一定对人不好,对动物好的人也不一定对人好”。这话或许在一些自认为很有道德的人看来会被蔑视,会认为一定能坚持道德的底线云云,然而谁能保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一定能坚守呢?
视频发布网站的负责人是一个恋足者,他很欣赏美丽的腿部,可能是对女权的崇拜。而踩踏这种极端的方式能让他感觉到女权的无限释放而得到心里满足。他说他和很多恋足者并不愿意踩踏动物,但他提供了那个平台是因为我们的法律并没有像欧美国家一样禁止踩踏动物。
而踩猫的女人,大众不知道的是她有着二十多年的不幸婚姻,有仇恨,有对未来的绝望,这一切没人诉说,心里痛苦的时候就把音响开得很大,在音乐掩盖下大声尖叫,是这些压抑和烦闷让她心理畸形。而事件发生后这些正常人又做了什么呢?她踩猫是残忍,那人们对她口诛笔伐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难道不是残忍吗?节目播出后,踩猫女人短信感谢柴静说她要的不是同情,只要求得到公正,这个公正就是以她的本来面目去呈现她。
很多人觉得耍猴人虐待动物,一旦有人发起讨论,就会有很多人跟着批评。但他们没有看到:每天吃饭,猴子都是要吃第一碗的,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耍猴人的孩子会和小猴子睡在一个被窝。他们相依为命,猴子早已成为他们家庭的一份子。
02
轰动一时的药家鑫事件:他是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大三学生,开车撞倒了一个叫张妙的骑电动车的女人,他没有立即报警,而是拿出随身携带的尖刀在她的胸腹部连刺六刀致死。媒体舆论都主张应该立判死刑,而结果也确实是死刑立即执行。只是杀人背后的真相随着柴静的调查浮出水面。
网上传言的官二代、军二代是夸大的事实,他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军人,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药家鑫死后,他父亲才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管教孩子过于严厉,当兵的原因对孩子说话一直都是命令的语气,从来不表扬、不鼓励,他的教育方法是“非常热衷干的事情都会打击,不让过热,就想浇点凉水,不要过激”,他甚至因为反对儿子考音乐学院而去找钢琴课的老师,让老师多打击儿子。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世上居然还有这样的父亲。但我相信这不是个例。
药家鑫在庭审时说他初中开始就特别压抑,常想自杀,因为看不到人生希望,心里有事从来不跟父母讲,久而久之心理扭曲。撞人后他看到女人在看他的车牌号,出于恐惧和“农村人难缠,怕她没完没了地缠着父母”的想法拿出刀刺死了她。
他是犯了天大的错误,可是了解了全部的真相后人们还会一味地宣泄愤怒,认为他必须得死吗?
03
书中还有很多很多故事,关于土地问题的、关于环境污染的、关于主张权利的……所有的故事教会我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盲目跟风,不要妄下结论,一定要全面了解之后再形成自己的判断。
书中说“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我们都是时代的患者,采访在很大程度上是病友之间的相互探问”。是的,这世界上没有完人。
04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说“上那么多学,读那么多书又能多挣几个钱呢,有什么用呢”,语气里满是不屑,我也不屑于回答,只一笑置之。我依然相信“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每读完一本书都给我很多思考,不知道看完这些故事的你们得到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