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22 19:30-20:21 我的生命之河

河,如果不是这一期的主题锁定河,我都不知道我跟河有着怎样的渊源。
连日来,脑子闲下来,会思考片刻,我的生命里到底与河有着怎样的连接。
有时候,当我们用心去梳理,去发掘,真的会让自己为之一震。
此刻,我就坐在一条静静的小河边。虽然这小河不清也不澈,白天里实在看不出什么光彩。到了晚上,在两侧一串红灯笼的映照下,显得波光粼粼。
颇具年代感的石桥下,水幕不停变幻,拍打在水面上。发出哗哗的响声。
这是七宝古镇的蒲肇河,几周前在这里静静地看着这条河,今天依然在小河畔,自然流淌我的人生之河。
拿起手机,拍下眼前的小河,记录当下的宁静。
我生在黑河,黑龙江省北部一个边陲小城,一江之隔就是俄罗斯的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用一台不用太多倍的望远镜,就能把对岸看得清清楚楚。
这是一个二十八线的小城,如果不是因为中俄贸易,不会有多少国人会知道这座小城。小到什么程度?我小的时候,城里几乎没有红绿灯,街上没有公交车。很多年没回去了,现在变化应该会很大。
很多人把黑河跟漠河相提并论,都有“河”字但不是一个城市。黑河也很冷,但没有漠河那么冷,但也足以把人冻死。冷到什么程度?小时候时常会听说,又一个酒鬼喝多了,冻死在外面。
小时候喜欢过年,但又怕过年。因为过年那些天,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日子。特别的冷,冷到只想猫在生了火炕的屋里。小时候有个痴心的愿望,过年要是不这么冷该多好。
儿时妈妈一个人做生意,操持着这个家。有一次,冬天跟妈妈上街出摊卖衣服。没多大会儿功夫,就已经冻得根本站不住。妈妈让我进屋暖和,我偏不。我想妈妈能受得了,我也能。就那么傻冻着,不记得当时是几岁。
上学放学的路上,小脸时常被冻得发紫受伤。家人会用雪给我搓脸,这是对付冻伤的好办法。没想到,回想起儿时生活的地方,竟然是入骨的寒冷。
后来,我去黑龙江省城哈尔滨求学。只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给我的一句忠告,“一定要千方百计读完大学”。当时,在读中专的我,深深地记下这句话。
在信息闭塞的年代,当我得到去省城读大学的信息。就像命运递给我一根绳一样,一把紧紧抓了上去。顺着这根绳,来到了哈尔滨。虽然仅仅一个成人专科的学习,却也让我的人生之河改变了走向。
在一般人看来,那是一个很糟滥的大学,是被张雪峰贬成段子的大学。然而,对我来说却是。。。我一时又想不出合适的词,但我知道这段大学经历,对我意味着什么。
在学生不爱听、老师不爱讲的课堂里,我是极少数愿意树起耳朵听的学生。在哲学课上,让我瞬间懂得了人间的很多道理。为什么同样的一件事,有人说好有人却说不好。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终于知道了事物可以一分为二。
在大学校园里,我成为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一批人。我为自己制作个人网页,我去考计算机等级证书。我每天晚上一个人坐在自习室,练上一页硬笔书法。
毕业后,一个人留在哈尔滨打工。一个人住一百块钱一张床的群租房。午饭为了省五毛钱,不选米饭,选包子。为了省一块钱,寒冬腊月也不乘带空调的公车。生活再拮据,也不愿向家里张口。
一个人的打拼,很难,很孤独。经常一个站在电话机前,手捧电话本,从头翻到尾,翻了几遍,也不知道该打给谁。直到,遇见老公。
与老公一起打拼,虽然也很苦,但两个人就可以相互取暖,也不再觉得苦。我有了稳定的工作,老公也扎下根来,也有了自己的房子。一个偶然的机会,上海向我们伸手。
哈尔滨松峰山上的一位道士,曾经跟我说的一句话:“你会到东南方向的城市。”中国的版图上,上海正处于东南方向。又一次坚定地相信命运的指引,跟老公放弃安稳的哈尔滨生活,奔向大上海。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来到上海第二年,我陷入了抑郁焦虑。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挑战,让我彻底深陷黑洞无法自拔。走过黑洞的过程,很难,很累,很痛。
我走过来了!哦不,更准确地说是连滚带爬,一把泪一把鼻涕地熬过来了。
苦难背后是礼物。果真,当我成功穿越黑洞,就拿到了人生的礼物。
对生命的认识和感知,前所未有。
对人性的好奇和探索,前所未有。
后面,一系列的学习成长,让我离生命的真相越来越近,也让我找到人生的使命。
黑河,哈尔滨,黑龙江,上海!从河到滨,再到江海,我的生命顺着命运之河,不断融入更加宽广的世界。不能不说,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一如既往追随命运的安排,听从内心的声音,让我的生命之河来到今天。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依然会坚定地遵从内心。让命运带我去该去的地方,见该见的人,做该做的事。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