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与绝对真相
什么是接地气,什么是不接地气?当你的文章被一个人读懂或者认可的时候,他用“接地气”来评价。当一个人读不懂或者不喜欢你的文章时,用“不接地气”来表达。
文章公开以后,与作者就没有关系了,全在于读者如何解读。
解读就是用读者自己的经历给文章赋予意义,所以什么样的读者就会赋予文章什么样的含义。
读者层次千差万别,同样的文字可以在千千万万读者头脑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
古人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思想的人才能发现别人的思想,慈悲的人才能发现别人的爱心。优秀的人能发现别人的优秀,平庸的人只能发现更多平庸。
文章和世间万事万物一样,都是心灵的镜子,我们从中看到的都是自己。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对别人的看法,就是对自我的看法。
我们以为自己很客观,可是我们这种客观就是主观认识。
我们以为看清了世界,看清了别人,其实都是错觉。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明真正领悟作者的真实意图是很难的,几乎不可能,很多情况下读者都在曲解和误解作者。
宇宙的真相,写作者自己的真相,也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能表达出来的都不是真相。
因为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已经受约束和限制,是不自由的,不符合绝对真相的。
绝对真理就是“一”,“不二”,统一,没有对立。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能够真实再现这种绝对的境界,凡能表述的都不是这种没有时间空间的永恒境界。
所以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释迦牟尼说:“若有人言如来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意。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真心和实相“本来无一物”,当然没有语言文字。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
语言文字是圣人的糟粕,我们普通人的语言文字更是糟粕中的糟粕。
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辩而忘言。”懂真意的人已经忘记了语言,使用语言的人已经忘记了真意,或者根本就不知道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