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没有误杀吕伯奢一家?
《魏书》记载:
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曹操认为董卓最终会失败,于是就不应董卓召,逃回故乡。和几个骑兵经过朋友成皋吕伯奢;吕伯奢不在,吕伯奢的儿子与宾客共同抢劫曹操,拿马和物,曹操亲手杀死数人。
《世语》记载: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曹操路过吕伯奢家。吕伯奢出去了,五个孩子都在,备宾主的礼节。曹操认为自己背叛董卓的命令,怀疑他们谋害自己,手剑夜杀死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记载: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曹操听到磨刀声(因为已知不是磨刀声没有别的“食器声”的可能),以为对方要害自己,于是晚上杀了他。不久,悲伤说:“宁可我对不起别人,不要人欠我!”于是离开。
曹操去吕伯奢家,是与吕伯奢有交情,吕伯奢做为当家的不在,儿子和宾客在,儿子不等爸爸回来商量准备,临时联合杀曹操一行人的可能性很小,曹操原来是国家首都公安局局长[1],还是有背景的人,吕伯奢儿子方抢劫也得看对方武力和背景,如果曹操方有人跑掉或者案发后消息泄露,以后会有“事”,史书也没记载吕伯奢儿子方有伤及曹操方一人,曹操做为里面的被动方却曹操一人就杀了数人(《魏书》“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但里面的磨刀准备杀猪的情节我觉得脑补得合理:
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处谓宫曰:“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是吾父结义弟兄;就往问家中消息,觅一宿,如何?”宫曰:“最好。”二人至庄前下马,入见伯奢。奢曰:“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陈县令,已粉骨碎身矣。”伯奢拜陈宫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说罢,即起身入内。良久乃出,谓陈宫曰:“老夫家无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言讫,匆匆上驴而去。
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2]
除了演义,三个书上的说的有两个说曹操主动去杀,加上曹操以后的暴力行为[3],加上曹操是天生的超越+悲伤性格,是十二个性格里面最容易做这个事情的,这个事情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图片来自《观复嘟嘟》(欢迎您在简书点关注支持我,都是干货)
来源:
-
陈寿《三国志》/卷1:“洛阳北部尉”。 ↩
-
《三国演义》/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
-
认知圣经《要警惕暴力之——曹操》,201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