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简友广场《日常小记》

第三节 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

2021-10-22  本文已影响0人  初夏槐花香

第三节      小学阶段与中学阶段

1  .  小学三年级

        我们说孩子要主动学习,在小学三年级之前不要谈这个话题。小学三年级这一年,孩子用一年的时间来实现学习主动性意识的确立。这一年我们家长该干什么?我们不谈作业,不谈学习,主要启蒙孩子去了解只是里面哪怕是一丁点儿让人兴奋的东西,或者是知识空间里让孩子感兴趣的东西。

      另外孩子的品德在这个时候开始萌发,也就是一个孩子的品德结构在这个时候慢慢确立,慢慢地往外长出大致的结构。将来这个孩子是否懂礼貌,在这一年里我们放假了过野的话,孩子就不好收,这一年大概是9岁。孩子9岁这一年做事要有一定的标准。孩子9岁之前可以无条件地放,9岁要开始要慢慢地收一收了,让孩子知道家长对他是有底线的。有的家长收的过早,如果孩子没放到位的话,这个时候收,收得他会很难受。如果在9岁之前,我们无条件的地放孩子,9岁的时候慢慢地收他,越收孩子自己越清晰,这是相辅相成的。

2  .  小学四年级

        小学四年级是孩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一个转折期,此时孩子的思维具有逻辑性,可以推理,可以算,可以琢磨。这也是小学四年级以后,五年级的数学题接近于初中数学题的一个理论依据。现在小学四年级的题目,尤其是数学题,逻辑性比较强,依据的就是人的年龄发展的特点。入学早的孩子,可能在四年级的时候会遇到一个坎。所以我原来讲过让孩子上学的时候稍微慢半拍,比如6岁上学,我6岁半上,宁晚不要早。

      在这个年龄段我们家长也注意启发,以逻辑性的推理判断来给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进行交流、做游戏,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比如小学四年级之前,我们问这道菜怎么做出来的,孩子可能说妈妈炒出来的。但是过的小学四年级他会说,你先买菜,花多少钱,他会算了,然后回来择菜洗菜切菜,怎么炒,放什么料,最后才端到桌子上去,他会有这样的判断。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我们跟孩子交流事情的时候,也慢慢地走向这样具体的、具有推理性的状态。我们看孩子特点,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状态。

3  .  初中二年级

      初中二年级是孩子在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孩子在初中一年级与小学高年级的思维类型还差不多,初中二年级则是逻辑抽象思维的新起点,从这个时期开始,逻辑抽象思维开始从经验型初步向理论型发展。

      中学阶段我一直强调初中二年级,初中二年级关键在什么地方?第一个是学生的思维变化。我原来给初中学生培养他们学习能力的时候,提出来一个比这个理论更具体的、可操作的概念,即初中学生最重要的能力是概括能力。概括能力就是把具体的东西抽象化的能力。他们的思维特点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刚进入初中一年级的孩子,如果概括能力、抽象能力比较强,他就能非常适应初中的学习,而且初中的知识在他手里边变得很简单。

      为什么中考的内容摄制主要考学生对知识面的把握能力?把握一个面上的能力的强弱、能力的大小再上一层就是概括能力。很复杂的一个面,用很简单的一个词概括起来,囊括起来,就是包起来装到兜里,用的时候再解开它。中考的题目基本上是这么一个过程,从你概括的空间里取出知识点来理解试卷上给你布置的、铺开的这一个面,这是比较稍微有难度的题目,也就是中等难度以上的题目了。

      初中二年级的孩子,思维的质变既与生理有关,又与学习有关,而品德发展的飞跃却更多地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联系。

      初中二年级是孩子的品德发展的一个关键期。也就是孩子在14岁的时候他的品德发展比启蒙思维的转变难度更大。因为14岁是孩子逆反最厉害的年龄段,这个时候要给他束缚的话难度最大。因此树立孩子的品德标准,孩子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是品德意识开始萌发、开始发展的阶段,到初中二年级孩子就有了一定的高度,有了一定的判断,有了一定的标准,有了一定的道德自律能力。如果没有相应品质、品德的发展,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二年级还没有发展起来,他的逆反就完全可以把他的思维发展给冲散,甚至他完成这个思维品质的转变根漫长。这样的孩子我们叫学习的时候不入门,光下死功夫不提分,光上课外辅导班不长成绩。

        不管是孩子品质的飞跃还是思维品质的转折,都与我们家长的定力以及对孩子的判断和内在教育状态的提升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我们的状态在这个时候稳不住,我们就没办法在这个时候去碰孩子,是帮他顺利走完初中二年级这一年。

      初中二年级是孩子的分水岭,教育14岁的孩子难度很大,没有经过积累的家长很难有能力去碰,很难有能力去扶孩子平稳地走过这一年。如果孩子逆反,和我们家长造成矛盾,首先是家长立不住,然后孩子拖延他这两个转折的过程,长不大,成绩也跟不上,家长干着急,一家人都进入到死胡同,进入到无奈的局面。无奈的时候就会盲目地去选择,有病乱投医。这样的家长见什么班儿都报,只要一个广告给他他就报,他没办法。

      因此,要求我们家长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渡过去,才能为孩子的顺利转变提供有效保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