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艺术之家书香澜梦

论欲望的作用

2024-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大江歌罢_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84期“欲”专题活动。

欲望这个词,大概是所有人都有但是又很难去真实面对的一个词吧。古往今来,有多少哲人在描述到人之欲望时,往往存在敬畏之心,甚至有人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是人的欲望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不和谐。

事实上,反过来问人类自己,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能做到正视我们的欲望,我们又如何做到了解自己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步呢?

人的欲望大概分为很多种,比如孔子提出的:食色,性也。认为人对于美食和美人的欲望是人最基本的欲望,这是对人有欲望的肯定。

道家学说提出的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认为最和谐的社会状态应当是恬淡无为,人民都没有什么欲望,这里的欲望,指的是对于好看的衣服、美好的食物、土地、地位、高贵的身份的追求。这些欲望,明显比普通的物质需要要高了,也是在其基础上延伸出来的。若一个人食不果腹,他大概只会想着如何填饱肚子,而不是追求食物的美味;倘若一个人衣不蔽体,那他更迫切的需要就是一件御寒的衣服以及住所。

由此看来,人的欲望在逐渐升高,西方的马斯洛提出人的五种需要其实也是人的五种欲望,他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我看来,人的需要其实并没有层次之分。只不过对于不同种类的人、不同状态下的人们有不同的需要罢了。

而这种升高的途径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自我能够满足的享受和生活不断提高,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皇帝最初打江山时保持艰苦朴素,取得江山之后变为骄奢淫逸(包括皇帝的子孙后代),最后又想追求成仙得道。人若长期暴露于当下的需要,大概也会对平淡反复的生活感到无聊。比如,贵族家庭就会有很多子女选择其他的人生道路,而不是继承家业。

其二是比较,有些人当下的需要其实并未满足,然而他看到世界上有人拥有比自己更好的生活,会生出艳羡之意,自己也会想拥有这样的生活。于是,要么他会通过正当途径努力争取;要么他则采用不法手段非法获取,只要能够达到他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我国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提出要存天理,灭人欲。就是看到人因为欲望的存在导致社会道德沦丧,当人完全以欲望为重时,便会不顾道德、不择手段。

因此,所谓欲望,实际上也就是对比当下更好生活的追求。这种追求,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群体,都是逐渐升高的。总体上,当每个人有欲望时,社会存在竞争,有竞争就会有利益角逐; 角逐的结果是利益重新分配。利益分配打破了原来的平等格局。但是,这种竞争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正是因为对更美好的事物的追求,才会有更美好事物的实现。人类社会比其他动物社会前进更快,大概也是因为人进化出了欲望,这种欲望促使人不断的竞争迭代,生产新事物。

所以,人的欲望并不都是不合理的,对于基本欲望必须满足,否则就会危及人的生存。无论个人还是群体,都应该正视人的欲望,对于合理的欲望应该寻求满足,如此才能健康长远发展,这也符合为人类谋福祉的需要。对于不合理的欲望,于个人而言,应当做到克制喝管理,对于群体而言,则应当通过制度来规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