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读上班这点事儿今日看点

每日十分钟,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2016-11-16  本文已影响301人  花腔书生
Paste_Image.png

每日8小时工作(正常上班族),8小时*60分钟 = 480分钟,10分钟的时间,相当于每日工作时间约2%的占比。

先说说晨会。

每天我都会召开部门的例会(通常在早上),有些人认为是浪费时间的事情(大约10分钟),那么解释这10分钟来源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在这十分钟内,每个人需要将昨日、今日和接下来的工作进行汇报,例会中的问题如果无法立刻解决,将会跳过,会后处理。而这10分钟的时间,是我为部门同事精心策划的我称之为“进入工作”的时间。而这10分钟的价值在哪儿呢?

1.统一工作节奏。

过往不开晨会的日子,有迟到的、有吃早饭的、有去买早饭的。一些工作需要沟通的时候,往往会有同事根本不在状态。而开展晨会后,至少绝大部分人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就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沟通的效率了。

2.简单明快的风格

军队理应是效率最高的组织,不只是因为雷厉风行的军人性格,更是因为环境的要求,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一个团队能做到简单明快的沟通,那么即使遇到困难,也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大脑如一潭死水或一团浆糊的时候,10分钟的时间会把你从睡梦中唤醒,让你有足够的调整空间去进行一天的工作。

3.明确的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的一致,是团队到个人行为一致的根本。如果不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则很难高效率的服务于团队,并发挥个人的才华。共同目标的不断重复,能指引团队和个人,劲往一处使。

再说说个人。

如果你的工作相对自由,就更需要这10分钟来规划自己当日的工作。还记得5W1H么?What\Where\When\Who\Why\How

1.What--做什么
今天的工作内容是哪些,能列出1、2、3、4等条目

2.Where--在哪儿做
今天工作在哪做,或是在那个平台上做,在哪个工作台上做

3.When--什么时间/时机做
任务的执行时间是什么,或者在什么时机需要去做

4.Who--谁去做/会需要谁的帮助
任务是安排下去做,还是协同做,还是需要有人支持才能做完

5.Why--为什么做
理解任务的本质,才能对工作本身有进一步的了解,才能做好

6.How--怎么去做
如何合理的利用时间和资源完成每天的任务

在每一项任务被列举完之后,进行一个优先级的排序。抓住终点(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

具体案例

案例不是为了加强我的观点,而是我从这些观察这些案例得到的一些结论(也许以后我的想法也会变):

1.几乎所有大餐饮店每天厨师班和服务员班都会开晨会,讲明问题和注意的地方,集中精力准备当天的工作。

2.所有的职业运动员在比赛之前,不仅仅是要做热身运动(假如把热身运动看作是工作的一部分),还要进行踩场。为的是调动积极性,让自己兴奋起来,为接下来激烈的比赛做好心理建设。

3.(剧场)演员和(职业)歌手常常在彩排和演出之前,提前做好形体和嗓音的预热,或是对着镜子练习,才能以更加饱满的情绪去奉献精彩的演出。

假如发现这准备的时间并不重要,也许有两个原因:
1.你的工作技能太熟练,重复性太强。
2.你的工作内容相对零碎和不确定,计划和准备无从做起。

2%的时间,为98%的工作做准备,是完全值得的。哪怕准备的时间更长,只要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工作质量,都能事半功倍。

PS:

曾经有人说晨会容易流于形式,我习惯这么去理解:
流于形式不是绝对的坏事,形式主义(类似于宗教)常常能带来仪式感,对于需要协同的工作,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是需要所有同事协力达成,而晨会,也许就是当日协同力和向心力的起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