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字变成一匹你想象不出的“马”
前两天有朋友让我帮忙写个东西,单位做演讲用的。我问“你自己写得出来吗?”他犹豫半晌,“写是写得出,就怕写不好。除了聊天,都很少敲别的有用的字了。”
对,他说“有用的字”,他知道那些有逻辑有重点的文字对自己有用;但是,他就不是练习去写。很悖论哈?但事实就是如此。因为文字的价值隐藏地实在太深,他平时根本意识不到这玩意的用处所在。临时起意要用的时候,才开始觉得有些抓耳挠腮。但过去这一阵,估计又会回到原点;直到下次再用,再求助于人。
其实,我们现在只要在城市里生活,基本就离不开写东西的。从演讲稿到工作汇报,从一篇自娱自乐的小文到罗氏自媒体;文字一直以来都默默地隐藏在身体的某个角落,随时准备腾身而起为我们服务。但很多人却无法达成和它之间的有效对话。盖其原因大概有两点:基础薄弱;不够重视。
前者还好说;基础薄弱,我们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和练笔来实现,或许时间会长一点,但不算是很困难的事情;就像每天只背5个单词,1500天,也就是三四年的时间也照样够上考托福的标准。如果有足够的耐力,这都不是事儿。困难的是后者,不够重视,也就是文章开始说的朋友的这个事儿。如果没有对文字起码的敬畏,你可能都感受不到它所带来的力量。如果真要把人在阅读和写作能力上分出层级的话,越是处于下层世界的人们就越是面临这样的被动局面。因为几乎不想与文字打交道,所以由其带来的好处,这部分人也很难体会得出。就算偶尔意识到,但很快就会激情消退,回到原来的那种混沌的状态之中。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日记,坚持了许多年。成年后时断时续,后来怀孕后对自己的整个孕期做过记录,现在对孩子的日常表现和身体状况每天写一点东西备案。这些记录都很随机,开始的时候也不觉得到底有多么重要,只是想在未来的日子里给自己对过往留一点念想。后来却发现不是这样。每日的“复盘总结”,让生活的轨迹会更有章可循。在“日记”的提醒下,我们可能会在某个重要时刻回忆起原本忽略了的某件事情的重要细节。比如我女儿最近需要做雾化,因为很长时间没弄这东西,我几乎都忘记该怎么配药了。翻找一下自己记录的东西,在三个月前的一天就赫然发现了近乎完整的说明。
而且,我自己也的确是写作的受益者。虽然在写作路上并没做到什么“成功”,但长期的写作练习让我对文字不会感到恐惧和无奈,也因此结交了很多同道的朋友;又因为公众号里的这些小文,我得到了很多不认识的朋友的关注。现在经常有人会突然加我QQ,聊一些彼此很感兴趣的话题,仿佛对我很熟悉的样子;其中大多就是“有衡写作”的读者。原本我不过就是一个因为照顾小孩而无法外出工作的家庭主妇,如今这样的局面,基本全是得益于手中的文字。没有写作这件事,这几年我真的不能保证自己不会焦虑;即使不焦虑,也可能满眼里就是老公和孩子,琐碎成一地鸡毛。
在商战中,人们经常会引用一个例子。汽车刚刚诞生的时候,有家汽车公司派人做市场调研,问人在出行方面有什么要求?人们的回答是“要一匹跑得快的马。”其实他们要的不是马,是“跑得快”,是出行的速度。文字便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会让人获得很大程度的提升,带你跑得足够快,足够远,甚至会到达自己原先不曾预想的某个地方;但我们却不知道它就是我们想要的“那匹马”。
说到底,文字就是一个助力人们成长的工具。从这个维度上说,文字是马;但在某些人眼里,却又未必是。或许是汽车、飞机,也或许什么都不是。而把文字变成一匹你想象不出的“马”,在未来肯定带给你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