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里被拆散的家庭可能是以这种方式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人生是一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张爱玲这句话可算是把人看得透透的了。大部分婚姻和人生一样,都经不起细瞧。一旦你拿放大镜来观察它,就会发现上面爬满了让人难受的虱子。而这次疫情就是一柄生活的放大镜,它就像后脊背上的痒痒,揉不到又坐立难安。
“我想离婚!我觉得跟他过就一辈子看不到希望!等民政局一开门就去办离婚!”
小陈和老公结婚3年,有一个1岁多的儿子。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工作,日子平平淡淡就这么一直过着,平时也看不到什么问题,似乎这就是正常生活应该有的样子。小陈也是这么觉得的,直到这次疫情爆发。
新冠疫情爆发,一家人变成了24小时都在一个屋子里四目相对,很多矛盾就都开始凸显出来。
“你怎么这么脏!袜子又没换吗?”
“还说我?你还不是这么懒!垃圾都不扔一下!”
“你这么大的人每天就知道玩游戏!还有没有点出息!”
“那你倒是去找个有出息的啊!”
...
这样子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已经成了每天的主旋律。而最让小陈受不了的是她老公从早到晚都抱着手机玩游戏,这让她不能理解。她认为一个男人一天到晚沉迷游戏就是没出息、没志向的表现。
而小陈的老公觉得这几天宅在家反正也是无聊,玩一会儿游戏很正常。这明摆着就是小陈无理取闹。
这样的争吵几乎每天都上演,而且愈演愈烈。从最开始的玩游戏到儿子的教育,再到个人的性格,最后甚至上升到了双方的家庭,一件件的陈年旧事被挖出来开始互相清算互相指责。
到了最后似乎离婚已经成了不可避免的结局,这才有了小陈在文章开头的那句控诉。
这是疫情影响下一部分家庭矛盾小小的缩影。疫情拆散家庭除了残酷的生离死别外似乎还有这样一种另类的方式。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除了双方的心态之外,朱Sir认为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当指责别人的时候我们的话语一般是怎样的?是不是都是以“你”开头的?比如“你怎么老是不洗脚?”、“你为什么总是不打扫卫生?”、“你怎么这么笨?”...而这些话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评论。而人非常不喜欢被评论,尤其是负面评论,我们每个人概莫如是。每次被评论大都会本能地激起我们的自我辩护和反击的情绪。于是乎,争吵就接踵而至了。
所以,朱Sir建议大家在指出问题的时候换一个思路,从“你”的方式转变成“我”的方式。也就是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评价、指责别人。
具体可以分为四步。
第一步:观察和描述。人都痛恨没有根据的指责。所以在指出一个人的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事实说出来。因为事实是无法反驳的。比如小陈指责老公玩游戏的时候说“你总是玩游戏”就是一句指责。我们是否把它可以换“我发现你从下午1点开始已经玩了4个小时游戏了。”
第二步: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二步就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表达“我”对于这件事情的感受,比如“我很担心”、“我很不满”、“我觉得没必要”等等。从“我”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达,这也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我很担心”,那为什么我会担心?我担心的源头是什么?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们自己的内心也会有很大的改观。
第三步:提出明确的要求。很多人在争吵的时候基本只是在指责,而不会去进一步想自己到底要什么?其实能明确表达自己要什么也是很关键的步骤。比如说“以后能把玩手机的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吗?”或者“以后只在晚饭后玩游戏可以吗?”当然,提要求也有技巧。最好是循序渐进的,比如一个人一向是重度游戏者,你让他马上不玩游戏实际上我们自己也知道不大可能。那么我们在提需求的时候就要想一下什么是可以达成的目标,比如每天少玩2个小时。所以,提需求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明确,二是可实现。
第四步:用心倾听反馈。最后就是倾听对方的反馈。倾听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因为你的想法只是你的想法,可能对方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有什么你听了对方的想法之后可能也就认识到自己的想法也有问题。比如小陈的老公为什么一直玩游戏?可能是因为小陈自己没有花时间陪老公,导致老公只能拿游戏解闷。那么,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就是大家一起抽出时间来看个电影之类的方式上了。沟通的本质不就是互相把观察和需求进行交流么。当然,你也可以试着在倾听中帮对方梳理一下观察、感受和要求。这样,你们双方的想法就能够更有效的进行沟通,而不是陷入相互指责的死循环中了。
最后,我们还是要保持对于生活的热情,相信疫情和摩擦都会过去。生活的一切波折都是我们通往更好的人生的修炼,只要我们能够强大自己的内心。当然,还有生活和心理上的技巧,这也是朱Sir致力于向大家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