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布鞋
作者:钱大江
由于贫穷更是因为盛兆坞勤俭的乡风,平时废旧的报纸、练习薄纸和零头碎布我家都是舍不得扔掉的,因为它们和苎麻线一样都是为家人做布鞋不可或缺的材料。
做鞋子的第一步是用废纸剪出鞋样,鞋样又分为鞋底和鞋面两部分。鞋底部分简单,从上海难得回家的奶奶让我站在半张摊在小方桌上的报纸上,用铅笔沿着我的右脚画出一个轮廓,再用“架空大”(一种用细竹丝紧密编成的无柄针线篮)里的剪刀剪出一个脚的鞋底。把它扣在另半张报纸上,一双鞋底的鞋样就剪出来了。
鞋样剪鞋面的鞋样要复杂些,利用对称的原理将报纸对折后画出半个鞋面,再用剪刀剪出一付完整的鞋面式样。而鞋面的大小就全凭经验了,有时候奶奶也会用剪好的鞋面样在我的小脚背上试试大小高底,但这毕竟只是估计,和裁缝做衣服一样,最终的成品全凭长期积累的经验。当然那一张张大大小小的鞋样更是对家庭的一份责任,对家人的一颗爱心。
鞋样做好了,接下来便是用水和麦粉去灶下溜浆糊。浆糊也分成两种,糊鞋底的要稍许薄些,糊鞋面的则要溜得厚一些。鞋底面需要一块完整的白洋布,最好的当然是刚从供销社里买来的新布。根据鞋样剪出底面,在底面上用形状大小像调羹的扁平铜浆糊刀涂上一层薄薄的浆糊,再从“架空大”里拿出五颜六色、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碎布片拼接着贴上去。贴好后又涂上一层薄薄的均匀的浆糊,再贴一层布片。在我的印象里,好像这些碎布片在我奶奶的“架空大”里从来都是取之不尽的。
做鞋工具我怎么也数不清到底有几层的鞋底糊好后,先得放在顶箱橱上让樟木箱压着,这是为了平整也为了让它阴干。糊鞋面就不需要那么多碎布了,除了做蚌壳棉鞋时要塞棉花外,一般鞋面只需两三层布就够了。当然鞋面的里外两层都得用新布,否则就不能称作新鞋了。刚才说过糊鞋面的浆糊要调得厚点,这是为了糊出的鞋面能显得更平直挺括些。佛靠金装马靠鞍,鞋子也一样,盛兆坞的鞋面用得最多的是一种黑色的灯芯绒布,可能是因为这种布牢固耐磨的特性。
蚌壳棉鞋切(纳)鞋底是件磨功夫、费力气的活,除了耐心还得事先准备几件工具,一是切鞋底的木夹板,二是一把木柄钻子头(锥子),一个套在忘记了是食指还是中指上的顶针,再就是又粗又长的绗被针和苎麻线了。鞋底上密密麻麻成圈的缜密针脚就是靠这些工具和奶奶有着一条条勒痕和血丝的双手在洋灯下一针一针地切出来的。切鞋底的苎麻线是不能接的,只能一根用到底,因为接起来的线头不仅不牢,也穿不过用锥子钻出的似有若无的细洞。
切鞋底把鞋面和鞋底缝好后,最后一道工序便是楦鞋子了。不记得那副像人脚一样的楦头是奶奶从邻居家借来的还是我们自己家的,只记得这楦头是由鞋头、鞋跟和中间的几块木砧(木楔)组成的。记忆里盛兆坞用到木砧的情况不多,一是帮娘娘楦刚做好的鞋子;另一个就是我怎么也砧不好的爷爷那刚在地塔里挖石头时掉出来的锄头柄。
楦头我忘记奶奶给我做过几双鞋了,但我相信爷爷是知道的。奶奶回上海后,爷爷每次给我穿鞋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摸摸我的新鞋,并问我:“江,那(你)娘娘有有话(有没有说)几时回来再给你做双新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