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不可及
汉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
春,二月,邟乡忠侯黄琼薨逝,葬礼时,四方远近名士前来吊丧的,有六七千人。
当初,黄琼在家设私塾,徐稚师从于他,论义问道,到了黄琼富贵之后,徐稚就不再和他来往。
黄琼去世,徐稚前来吊丧,用酒洒地,哀哭而去。
众人都不知道他是谁。诸名士推问丧宰(葬礼主持人),丧宰说:“之前来了一个书生,穿得很朴素,哭得很哀痛,不记得他的名字了。”众人说:“一定是徐稚!”于是推选能言善道的陈留人茅容轻骑去追,茅容在半路上追到徐稚。茅容沽酒买肉,请徐稚吃饭,问他对国家大事有什么看法,徐稚默不作声;问到种庄稼的事,则从容作答。
茅容回来,把前后经过告知众人,有人说:“孔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徐稚这也是失人了吗?”太原人郭泰说:“不是的。徐稚为人,清洁高廉,饥饿时没人可以请他吃东西,寒冷时没人可以给他衣服穿,但他却接受茅容的宴请,喝酒吃肉,这是因为他知道茅容是贤德之人。而他之所以不谈国事,是他的智他人或可及,而他的故作愚笨人们不可及!”
这里儒生们谈话,两处引用《论语》。
第一句,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是说:可以跟他交谈的,却没有与他交谈,这就错失了这人!不该跟他说话,或者不该跟他说的话,却跟他说了,这就是失言。君子既不错过一个该交谈的人,也不会说错一句话!
那位儒生引用这句,意思是说徐稚错失了茅容这个人,因为徐稚没有跟茅容说真心话。郭泰则说,徐稚并非不识茅容,而是“愚不可及”,这也出自《论语》: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啊,国家政治清明,他就出来做官,发挥他的智慧,建功立业。国家政治黑暗,他就假装愚笨,什么也不干。他的智慧,别人赶得上;他的故作愚笨,别人赶不上。
所以,愚不可及,并不是说一个人愚蠢,而是能憋住自己的聪明,故作愚笨保护自己的安全。这个是非常难做到的,因为人性的弱点,都是“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他如果聪明睿智,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看得明明白白,那就要逞一语之快。满腹经纶,却能憋住不说,那就是“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