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优秀的父母,都有自己的杀手锏
1
我去印东西,和复印部的大姐聊起了孩子。
她儿子,某211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现在在一家知名的医院做主治医师。我说你快说说自己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大姐说哪有什么好方法。那些年一直做生意,一早睁开眼就像上战场,对孩子还真顾不上。但是他们俩口子有一个原则,孩子的事尽量让他自己做。
虽然是个男孩子,大姐让孩子每天自己洗内衣,周末的时候洗大件的衣服。平常家里洗碗的任务都交给孩子。
我问孩子有时间吗,大姐说,只要想做,总能抽出时间,
在大学宿舍里,好多男生偎在床上、埋在自己的臭袜子堆里打游戏,大姐的儿子把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找工作面试结束的时候,孩子一个人把凳子摞放整齐。也恰恰是孩子这一举动成为了他的加分项,才使他在众多面试者中脱颖而出。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多少越俎代庖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了“小皇帝”或者“小公主”,将来孩子们不能适应社会时,又满腹牢骚,正是大人们剪断了孩子们的翅膀,又怪他们不会飞翔。
而且,一个孩子不能自理,不独立,又怎么会在踏上社会之后,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2
女儿的班主任吴老师因为儿子考试成绩突出,被要求在家长会上做经验分享,吴老师一直抿着嘴儿笑,连连说,我真的没做多少。
不是吴老师吝啬分享,也不是她过分谦虚,在教育自己孩子上也许她真的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整日挖空心思且殚精竭虑。
但是,吴老师对学生们关心的举动常常让家长们感动。她总是到校最早,走的最晚, 而且她不只抓自己所教的那一科,还帮助孩子们提升自己的弱科;本来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容易波动,吴老师耐心与他们聊天,及时与家长沟通,课下十分辛苦,但为孩子们努力学习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
她为自己孩子投入的时间甚少,孩子却那么优秀,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一个母亲终日忙碌的身影,就是孩子前进的标杆;一个母亲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胜过向孩子们啰嗦一万句你要认真的话语;一个母亲带领班级总是经过不懈努力争第一的过程,给了一个孩子凡事奋力争取的决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作为父母,你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而孩子就是你投射出的影子。所以,父母做好自己,就是在诠释这句话:身教胜于言传。
3
同事小艳家的女儿到哪儿都是亮点,成绩优秀、舞姿婀娜、纤纤玉指能让优美的乐曲尽情流淌,孩子四年级的时候写过《红楼梦里的一笑一忧》, 分别评论了刘姥姥的笑和林黛玉的忧。五年级又分析了红楼梦里众多丫鬟的命运,读过文章之后,我不由得赞叹,真的不像出自一个小学生之手。
我曾经向小艳取经,她说只有四个字:陪伴、坚持。
孩子小的时候,每天晚饭后,女儿坐在书桌前,小艳要么静静地做些家务,要么坐在旁边陪着孩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经养成,一切就好说了。所以在孩子上六年级的时候,小艳怀了二宝,上了一天班疲倦的她,在床上呼呼大睡,女儿雷打不动的独立完成作业,自己熬到十点多。
小艳注重对孩子才艺方面的培养,让她学了舞蹈和古筝,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她不让孩子耽误一节课,冬天地上铺满厚厚的雪如镜子一样,娘俩就走着赶十几里的路去学习才艺。
你把时间花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同样,学习不会辜负任何有心人,孩子用自己的出色表现来回报妈妈无悔的付出。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像是在种庄稼,看见别人收获满满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了他们背后的汗水与努力。
同样,每个出色孩子的背后,肯定站着优秀的父母,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尽相同,就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他们独到的过人之处,值得大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