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造无限可能》(8)
第5章 《学校教育的奇迹》
为中国教育的未来探路
人大附中(刘彭芝)
《人生为一大事来》
人大附中受瞩目的原因是它创造了若干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奇迹:创办了全国第一个中学校园网、第一个中学生汽车模拟驾驶教室、第一个科学虚拟实验室、第一个中学生足球俱乐部,是第一个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学校开通远程教学的学校。
刘校长认为:基础教育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让他们接触不同的事物,增进对自身的了解,挖掘自己的潜能,以便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作出明智的选择。
人大附中提出要创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学校开设了150多门选修课程,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艺术四个领域,仅外语就有英、法、德、日等11个语种。为了开设劳技课,学校成立了劳技教研组,引进了10多名在物理、机械、数学、化学、美术、电子等方面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做劳技教师。
刘校长说: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表现自我的舞台,每个人都希望能尽情展示自己的精彩,而学校就应该为学生搭建舞台,并拉开大幕。
刘校长说:“我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在世界一流的环境中成就世界一流的工作业绩。他们能翻多大的跟头,学校就给他们搭建多大的舞台。”
让学生学会创造
——美国高科技高中的项目学习
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High Tech High(以下简称HTH)创始人拉里·罗森斯托克:没有“科目”、没有“考试”、没有“纪律”,而学生们仍然在真实地学习,甚至学得更好。
HTH里的教室是半开放空间,展示在人们眼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展品”——机器人、海报、横亘在走廊中的木桥、墙面上的巨大机械装置……甚至卫生间也被人们用学生作品进行了装饰。这是一所全面采用“项目制教学”的学校,每一门课都以一个“项目”而非一次考试作为终点,知识的学习、自我的创造和同学间的合作都围绕项目展开。
教育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讲述了这所学校的故事,一度风靡世界。制片人泰德·丁特史密斯
如果我们不对学校进行彻底变革,如今的学生长大成人之后,就会大批量地被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逼迫到人生边缘。
如果把加州算作一个国家进行GDP排名,可以排到世界第五,仅次于美、中、日、德。硅谷人给自己高产的创新成绩取了一个名字:“颠覆式创新”。曾经,亚马逊“颠覆”了图书业,谷歌“颠覆”了广告业,爱彼迎“颠覆”了旅游业,优步“颠覆”了出租车业……那教育呢?
教育的现状仍然像新教育家们经常描述的那样:“我们在用19世纪的体制、20世纪的知识,培养着将要生活在21世纪的人。”
项目制学习:创造而非重复知识:展示,是HTH项目制学习中的重要一环。“了解、反思、制作、展示,这就是项目制学习的四部分。”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丹尼尔·施瓦茨认为:创造力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培养。就像体育,虽然练习也不能保证你参加奥运会,毕竟每个人的上限不同,但合理锻炼一定可以让你大幅提高身体健康程度和运动能力。”
加速时代”:新的历史节点。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和他的女儿奥莉·弗里德曼一起讨论时,得出了一个共识:这个世界发生变化的速度已经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不仅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甚至变化的加速度也显著提高。托马斯·弗里德曼对这一问题又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他认为科技、市场、自然三者相互促进的变化,已经使世界进入“加速时代”,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全球化”。
如何应对错误:2016年,HTH也曾尝试取消年级制而实施混龄制,但由于学生规模和课程结构的不同,在其他学校可行的方式在HTH却引起了巨大的混乱,学校只好改了回去。“没什么,我们进行尝试,结果不对,就尽快改正。”拉里说,“我们没有为自己找借口,给自己开脱,说政策的变化纯粹是为了锻炼学生,而我们自己没错。如果你问我HTH什么时候犯过错误?答案是每一天。但也从中学习。关键是你怎么应对错误。”
新教育家们对未来的一个根本性理解,是认为一切在快速变化中,可以依傍于某种外在事物或秩序的想法已然不切实际,能做的只有锻炼出强大的自我,去面对种种不确定。
尝试、自由、去权威化……这些新教育的理念本身从来不新鲜。但对某些学生来说,学会“自由”也是艰难的一课。
杜威的名言:“以昨日之法教今天的孩子,我们将剥夺他们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