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转BI之后,发现我们需要更多数据运营

2020-06-26  本文已影响0人  那弟

两年前我是一个运营,主要工作是用excel对数据进行一些处理。

当时就感到人效上的极大不合理。因为判断的逻辑比较标准化,重复性高,我10天的工作量,一个运作数据能力更强的人(可能仅仅需要熟练的sql)两天时间就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掉。

当时没有这样一个角色来帮助,自己上着班也无暇学习改进,就一直保持着原状。

现如今做了BI,位置对调了,然而“运营辛苦地做着很多我能够去自动化的工作”这种事还是普遍地存在,除了缺乏数据支援意识,主要还是因为人员配比的不合理。

数据支援意识薄弱

有的部门利用公司资源的意识不强,没有与BI合作的传统,或许也不知道分析师能高效地处理一些数据。日常行事中就不会把向数据中台提需求作为一个路径,往往运营自己闷头做。

我的前部门就是这种情况。

在大公司中,知道有哪些可利用的资源,可以帮忙做哪些事,是需要一些跨界和跳出盒子思考的能力的。懂得借力。

人员配比不合理

运营加班加点搞数据也在我的眼皮底下发生,但爱莫能助。日常的很多工作,就是从公司的各个独立的数据平台去导出数据,再用excel去进一步地处理。但这样数据的连通性差,效率也低。

有的公司一个强数据驱动的部门能有十来个数据运营,而有的公司可能20个运营才对应一个数据分析师,那么自然是照顾不过来了。

原因思考:

当前的组织架构下,

bi这种不直接产生收入的中台老板不会给太多hc;

业务方则指望着bi做需求,也不太知道自己有多少整数据的时间是可以省下来的(可能统计出来会吓一跳),自然也不会花自己的hc去招人。

一个非必要的(加班也能做完),且价值难以被量化(依我看能提高很多效率,但少有人真正统计过)的岗位,就这样被忽视了。

另外,数据分析师一般被定位于做一些高层次的分析。介于分析与普通运营之间的,具有一定技术的数据运营岗位,可能存在缺失。

在这个到处都是数据的地方,需要更多的数据运营。

解决方案:

基层执行者一般会想到招人,埋头苦干也是他们的行事路径。

但公司层面多半不愿意招人,而是希望用数据产品来实现。人力是会耗散的,而数据产品是固定的、公司能长期占有的生产资料。整体效率上,人力无法积累势能,是一种较低效的劳动方式。

这有一定道理。不过,据我的观察,由于业务迭代快,会有很多新玩法,很多数据需求是比较个性化的,其中的逻辑无法被基础的模块覆盖。产品化会来带更多教育成本,以及运营的学习操作成本。

猜测未来:

对于能够搭建数据产品的PM、程序员的需求会很旺盛。

万物皆数据,运营工作中的“数据运营”环节会更多地被人意识到,更多地用sql来解决。

分析能力不够强的取数型BI大可不必担心失业。对大多数普通运营来说,复杂些的excel操作还是一个没有迈过去的坎。初步的数据操作技能已经足以构成一个门槛,在数据产品和实际需求的弥合中提供价值。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H8iznMg8N_YP8OFmyAUbYQ

首发于公众号:商业分析工作日记。转载请著名来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