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论语·述而篇》之[天人合德]104

2022-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蜻蜓之旅
【原文】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白话】孔子说:“天是我这一生德行的来源,桓魋又能对我怎么样?”
对孔子而言,他了解人性,以及知天命与顺天命,这种成果最根本的来源是天,桓魋是不能对他怎么样的。——傅佩荣

本章的背景是孔子曾经批评过桓魋,他一直怀恨在心。后来孔子周游列国经过宋国边境,在一棵大树下,带着学生们弦歌不辍。桓魋听到消息,就想杀了他,但没能如愿。于是,就把孔子待过的大树给砍倒了。孔子逃出去后,才说了这句话,觉得这是天命所为,桓魋也奈何他不得。

孔子五十岁知天命,于是周游列国,其实就是为了顺从天命,所以他遇险时都比较坦然,认为天命如此,顺从就好。

孔子曾说:“吾非生而知之”,说明孔子的德行都是后天习得的。而且儒家强调“天人合德”,孔子认为他要符合天命就要修养道德,用道德来顺应天命,使人格成长进入完美,这才是每个人应该做的。

孔子说上天是我这一生德行的来源,因为他了解天命,内心有一种真诚引发的力量,自我要求去行善。行善久了以后,感觉到很有心得,也就是德行越来越高,后来才发现,原来“天命之谓性”。

当我们知天命,顺应天命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便好。当你有好的德行,周围人必定受你影响,就算遇到困难大家也会都来帮助你。

没有人天生就有很好的德行,就连孔子也不例外,因为德行是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慢慢提升的。

一个人生长的环境好坏与身份的贵贱,都不可以拿来作为不修德行的借口,主要还要看内心的动力,是否真诚想学。“尽人事,听天命”就是最好的证明,重点在于先行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