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一次混合式教学后的感受
当手机进入人类生活,这个电子产品就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它太方便了,方便到你离不开它。在进入了4G时代后,这种联系更加不能分割。所以,手机进入课堂已成为不能逆转的潮流。
广告从报纸、杂志转而发展到网站和APP,作为一个广告设计老师,思想不能滞后,方式不能落后。所以我在VI设计课程中加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让学生上网收集资料,学习平台上提前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方式。利用APP让学生对同学的作品互评和学习反馈,实现多方评价。在课堂中以引导思维,和设计指导为主。
实行这样的混合式的教学,的确比老式讲授的教学方法要好很多。最大的感受就是,上课的效率提高了,和学生的互动增加了。真正投入进去后,学生的学习成效,知识内化也相应提高。
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是遇到很多问题。
一、首先是参与度。就算是加入了更加灵活的上课方式,对于我所教授的中技学生而言,上课就是上课,不管你用黑板还是IPAD,他们是从打心底抵触。(发自灵魂的疑问,不想上课来学校干嘛?)
二、兴奋度。新接触这个方式的时候兴奋度还是比较高,因为新鲜有趣。在课程的第二周开始,兴奋度就开始降低。那么这种状态是正常现象还是我的课程设计有问题?(以前觉得同课异构是在折磨老师,现在看来还是有作用,你可以在其他老师那里看到自己的不足。我没办法,学校这个课程就我一个老师。)
三、教学反馈。现在的学生鬼精鬼精的,你很少能得到他们真心对待。教学反馈可以分成以下三个情况:
1.溜须怕马。为了得高分,一个劲的夸你,老师就是一朵花。
2.懒得理你。学了多少是他的事,教得好不好是你的事。
3.调皮捣蛋。他不学,不怕你,更谈不上尊重,恶言恶语是他的常态。
真正能有理有据,言之有物的和老师交流的同学凤毛麟角。所以教学反馈这一重要环节,需要老师投入很多精力进去,收效甚微。(这里说一下,大学里的情况可能不一样。)
最后来谈谈课程投入。上好一次混合教学课程,比上一次传统课程,投入的精力和准备工作是4:1。特别是我上的这样的广告课程,需要紧跟时代,不停更新信息。
教学设计,教案,教学PPT,相应视频(自己录的更能贴合教学),网络资源,教学平台操作,学生反馈回复,作业评价。
教学不容易,且学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