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

设计中的故事思维

2017-09-19  本文已影响74人  线框BOY

原文-设计中的故事思维

个人理解设计中的故事思维实质上与通用的交互设计流程并无本质差别,但通过故事串联整个流程会比一般的方法更加有代入感,能使设计师更加了解用户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故事思维还可以应用到设计的全流程中:探索理解目标用户及其所处的领域情境,激发创意,创建设计原型,评估设计

故事思维的构成

  • 以人为中心的描述视角
  • 基于情境的描述激发共情和想象
  • 冲突矛盾是贯穿整个叙述的核心线索
  • 每一个故事都有开头、中间、结尾

以人为中心的描述视角

每一个故事都有主人公,即使是丑小鸭的故事,也是拟人的视角去叙述。所有故事都要向观众交代:他是谁?他想要做什么?他的动机是什么?对于用户体验设计师来说,需要弄清楚的是目标用户是谁?他的目标和动机是什么?

设计开始前要了解设计服务的人群,即目标用户。了解用户的属性、特点,以及他们的需求。
他是谁 = 目标用户是谁 = 户的属性、特点
他想要做什么 = 用户的目标和动机 = 用户的需求

基于情境的描述激发共情和想象

我们没有去过19世纪的伦敦,但可以想象福尔摩斯是在一个怎样的城市里与犯罪斗争;我们也没有见过飞檐走壁,却能够想象武林高手凌波微步、踏水无恒的样子。人的大脑能自动填补上故事的留白,而优秀的作者更是能通过环境、心理等细节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唤起读者最大程度的想象和与故事人物的共情。当设计师身处陌生的业务领域时,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让团队统一对问题和目标的认知,而集体的共情体验是团队达成认知统一非常有效的途径。

共情和想象实际上想说明的是设计师需要有代入能力。
这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抛开主观感受,依据之前对目标用户的理解,把自己变成目标用户,通过同理心去体会用户在当时环境下的真实感受,去思考用户当时所会遇到的所有问题。

冲突矛盾是贯穿整个叙述的核心线索

在故事中,主人公必然面临着冲突矛盾,这可能是内在的矛盾也可能是外部矛盾。冲突是整个故事的戏剧张力所在。对于产品设计来说,用户所面临的困难和痛点是设计机遇所在——找到痛点,并解决它。

冲突矛盾意味用户在当前场景下存在预期效果与现实反馈不符合的情况,这边是设计师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每一个故事都有开头、中间、结尾

每一段的体验便如一个故事一般,有着开始、过程与结尾:开始起于用户与产品/服务的接触点,过程中的核心体验、以及用户离开时的终值体验是否让其满意是用户留存的关键因素。

设计师一定要考虑用户与产品发生交互的整个过程,避免只关注用户过程中的体验这一环节。

故事思维与设计思维的结合

将故事思维映射到设计方法中后,一个设计流程可以表述为:探索—定义—构建原型—验证

探索阶段

与之相对应的设计方法就是用户画像

通过收集二手研究资料,进行相关利益人访谈、数据分析、问卷调研,用户深度访谈等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手段去收集用户相关的资料,创建用户画像Persona。

定义阶段

实际上是定义场景,任何用户的需求都离不开场景,也就是作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
在设计的过程中,则要将场景细化,根据用户画像让场景更具故事性:

作为【persona】,他希望能【达成某个目标】,因为【动机】。他现在使用【当前解决方案】,但是存在一些【问题和痛点】困扰着他,每当【触发动机场景和频次】,他必须【当前行为流程】,这时他会觉得【情绪体验】,他想如果能【期待的体验】就好了。

构建原型&验证

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设计过程,通过线框图、流程图、故事版等设计表达形式将对应的解决方案呈现出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