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面具

2017-01-13  本文已影响0人  seg

2009-07-06 22:19

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冷漠的眼神:“What do you want?”,她是这店的主人,我受了羞辱,依然脸红着回道:“Just looking.”

谁料到在麦当劳也会遇到被排斥,我无奈用有限的英语威胁那清洁工,愤懑向她的头儿投诉,“She is trying to drive me away...”她躲了起来,我离开麦当劳,风好冷。

威尼斯是一个破落的城市,几乎每一面墙都剥落,每一扇窗都掉漆,但似乎越是这样,这里的人们越引以为傲,室内则优雅美丽,生活用品丰富,设计达到极高水准,尤其灯具和服饰,令人不得不对意大利设计心生景仰。

除了玻璃艺术,威尼斯的面具文化也独具一格,是极少数面具溶入日常生活的城市。18世纪以前,威尼斯居民生活完全离不开面具,人们外出,不论男女,都要戴上面具,披上斗篷,这专属于威尼斯的面具就是那有名的“包塔”(Bauta)。王公贵族们戴上夸张的面具,穿着华丽的复古装束,聚在河边或者乘船夜游。面具掩盖了大家的真实身份,所以人们 可以毫无顾忌,恣意狂欢。整晚的音乐,整晚的欢庆,这是一场不散的夜宴。狂欢节的习俗最初起源于那些喜欢隐姓埋名到赌场厮混的威尼斯贵族,后来演变成为欧洲最具有异国情调,多姿多彩的节日。这个网站可以看到面具的制作过程:http://www.camacana.com/eng/courses /index.php

开裂与剥落是我对威尼斯的印象。偶入一间画廊,是一位画家作品的专辑,书中提到时间与空间,不由联想“剥落”岂不正代表了时间的长度,即便是面具,细查之下也有开片,询问一位艺术家这开片是否有意为之,她说是的:一共上色四层,每层间若相隔时间稍长,则会出现开片,开片大小与时间和颜料的厚度相关,颜料越厚,则开片越大。

威尼斯随处可见面具,难免有景区内廉价旅游纪念品之嫌,不敢轻信那一片眼花缭乱。庆幸遇到一位真正的面具艺术家,一位长者,从事面具创作已有25年,他的作品尝试不同材料:光盘、毛发、书籍、蕾丝、五线谱、皮革……老人擅长画故事,喜欢塔罗牌,他居然还有我们三国演义的人物画,我们的古代仕女图。他用这些图画重新装裱家具,他的橱窗因被击碎,裂纹上方索性悬只硕大蜘蛛。

然而真正的艺术家常常不善经营,他作品固然好,但生意清淡,创作投入很多心血,定价高,又不肯降低价格,不肯对艺术敷衍了事,人们没有钱购买昂贵的艺术品,只好退而求其次,降低要求买廉价的商品。他说整个威尼斯只有10位称得上是真正的面具艺术家,而我们常见到的廉价面具大部分不是产自威尼斯本地,而是在东欧国家用廉价劳动力做好后运来,为适应批量要求,材料工艺改变,非传统纯手工方式,艺术水准下降。

我问他政府是否采取一些措施支持艺术家的工作,他感叹说并没有,我说这样岂不很艰难,他点头不语,我们中国也有同样的问题,我想对他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