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经济学
这几天一直在读一本题为《谁为中国人造饭碗》书,这本书是一名来自湖北的人写的,他算我半个老乡了吧!书中记载着很多他生活在95年那会对中国人失业几个基本面的考虑问题,我感觉他说的几条理论方面的知识跟我想的还是比较吻合的,只是解决起来有点不是太容易了,毕竟一个问题要想解决掉,本来就是不容易的吗?
首先,我觉得他说的第一个比较重要的关于"造饭碗"的问题就是中国的人口问题。中国一直以来都呈现出的地少人多问题隐性的影响了中国人的就业问题,特别这几年金融化日趋严重的当下。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对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都是实行下乡政策的,后来中国人越来越多,直到后来"计划生育"的实行,还有改革开放这阵春风,不仅复苏了中国的经济,而且就连中国整体上的建设也越来越好,向着好的方向增长。中国从此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就稳步到达世界第二的位置。从总体的宏观上说,我们的经济在不断变好,得意于中国人口的众多,同事中国的这种趋势总是被很多国家质疑,肯定也源于人口的数量问题。人口多了,可以是"人多力量大",人口多了,也可以是"人的素质差了,就不好管理了"。
中国人这几年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也就意味着我们越来越会玩了,而这种会玩的直接感受就是我们去海外旅游以及去我们的购物习惯了。中国现在正在实行二孩政策来打压我们的房地产泡沫的出现,可是这种打压似乎效果不佳,毕竟在中国这个已经固化的社会里,有钱人依然是有钱人,没钱人依然还是没有钱的在紧衣缩食,更有甚者吃不起饭。
当我们的劳动部门在计算中国的失业率并不是很高的时候,书中指出我们的城镇化分布太不均衡,导致我们还认为我们国家总体上的增长是稳定的。
书的中间部分也指出,中国的失业率也什么这么高,主要还是跟我们的政府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当一个城里的人事业后,国家的很多政策就会出台来保护他们不失业,可是对一个农村的人来说,如果他们家的某一个人失业了,那个被失业的人就会自动的被规划到一亩三分田的种植上去。书中分析了关于这种只需要三个人种植的劳动力问题最后因为要解决好事业问题的划分是不合理的。所以,要让国人去造饭碗,怎样去造呢?那就要学习"温州模式"。温州是浙江的一个小城市,可是温州人特别有钱,不能说很多钱,只是他们靠着自己走出去而赚了很多钱。他们自己建工厂,自己生产,实行家庭私有制,为了形成更多的财富愿望,他们的一部人走出去接订单,回来自己生产,还有一些人到处找人帮忙出口。他们那里形成了很多"一乡一产业"形式,每个乡里都有很多同类的企业生产一样的产品,他们有的一个乡里进行分工,有的进行竞争,相互之间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含量,从而不断有更好的产品输出,所以就是这样的一些小企业,也同样是失业率很好的温州,最后很多人走向了致富的道路。
作者说完了"温州模式"后,接着说了我们的体制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他也只能给出一些建议了。他对于我们国人现在的这种投机行为给出了一下几条建议。
第一,为什么中国人买股票都是投机行为,因为我们国家能提供上市的机会太少了。我们国家除了"上证和深证"外,好像没有地方可以提供更多人炒股的地方了。他说"如果我们国家放开公司上市的标准,在每个市或者每个省均建立起可以提供上市的机会,并且降低上市的门槛,我们的股市不会形成供小于求,使得股票价格超过它的价值的情况。通常意义上来说,一张股票卖个5块钱已经是很好的价格了,可是对于我们的中国人而言,我们的股票居然卖到了20多块,甚至有的人不懂行情,不去看公司的情况,完全处于盲目情况下的投机行为,别人买什么他就买什么,导致某一支股票价格剧增。这种种情况都是不利于很多企业的发现的,如果当医生的不好好做医生,教书的不好好教书,而去玩这种股市里面的投机行为,那我们中国以后怎么办。所以,只有国家放开条件,相信更多的人,特别是那些正好不在上海或者深圳的人,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收入不高的人一方面玩股票,一方面肯定会去多多关注一下公司的运营情况,这样他就可以做长线投资,这样医生就可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老师带好自己的学生,时不时的还有红利分配,他们的生活也会变得很稳定。"
第二,中国目前发展趋势很好的公司其实是很少的。中国的大部分的公司在成立的哪一天收到条件的限制,很多其实未来有发展的公司被pass了,而一些现在看起来很好,未来不见得很好的公司却占据了大量的份额,使得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有很多公司成立后,稳步不前,中国经济的脚步很慢,生产的产品过剩,但严重的质量问题导致产能过剩,而使得大量的资金形成了通货膨胀的最后一页。
第三,中国成立一家公司需要盖的章太多了。李克强南巡讲话,在访问一个省的政府机构时,把其中的50多个章全部收起来了,他说以后不用这些章了。这里也充分表明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可能也注意到了这一天,并且是具有先知性的点悟。作者说中国成立一家公司花费的成本太好了,如果把这些成本总在其他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或许我们的经济就会越来越好。
第四,中国的国企效率太低。中国人有一个非常传统的概念,那就是把钱存在银行的概念,虽然把钱存在银行可以增加资金的收入,可以把钱存在银行,在由银行投放到国企,那些国企总认为有国家在背后给他撑腰,所以借去的钱形成了"可还可不还的思想"。这种思想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导致国企的效率低下,创新意识普片降低。整个国家的重点工业效率低下,国民的总体经济水平肯定会受到影响。银行把钱借出去了,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这不是里里外外还是咱们的人民在受苦吗?所以,最后他指出,如果每个人都能学点经济学,懂点金融知识,以后我们是不是可以不用通过银行这个中间人的角色,直接让大公司或者小公司在本省或者本市内上市,来进行股权或者债权的筹资,这样不仅可以去产能,而且还能让更多的企业间形成竞争的关系,同时,那些公司融到资后会想"这钱都是人民的钱,他必须好好使用,不断创造更多的好的产品,才能有好的收益。"这样下去的话,公司的压力变大了,相对之下他们的责任也就越大,公司的效益肯定也会越高。
在书的三分之一处,他还指出了关于中国的出口问题。中国的产能过剩并不是我们的生产的东西真的很好,只是因为我们的质量太差了,工艺太简单了,而且都是粗加工,导致有很大购买力量的国人都不买中国自己生产的产品,而分分去外国哄抢,这种现象的解决之道必须要我们的公司不断提高技术,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而且将自己的产品出口,降低出口的标准。
最后,为了更好的解决失业问题,他也预测到了现在的人们常说的"逃离北上广"问题。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生活在这个时代感觉节奏太快,完全跟不上去,而且幸福指数是越来越差,主要他在95年那会就说了,因为现在的人人平等,许多的女人也出来工作,导致很多本来男性工作的地方被女性抢占,由于工作的人变多了,本来三个人的岗位由五个人来做,相对而言,总体上的工资水品自然就下降了许多。所以他说,如果我们可以让一部分女性回归家庭,当然这种回归不是让所有女性,而是一部分,或者是一个家庭的两个人有一个人回归,这样就可以增加一个家庭的幸福感,而且收入也可以满足所需。这种回归不是指歧视女性或者让女性的位置变低,而是让女中将自己的这部分劳动用在家庭的建设上,女性付出的劳动这时就由我们的男性支付一定的工资,同样的可以造饭碗,减少失业问题。
作者在书中用了大量的数据,这里我就不给大家一一写出,只是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在去看作者95年写的书时,感悟真的很多,你永远都想不到我们的社会的一些问题其实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当然对于这些慢慢积累起来的矛盾,肯定也需要我们慢慢的去发现,去解决。
不管今天的生活如何,你生活在哪里,生活的怎么样,如果可以,我个人觉得"温州模式"或许真的很实用。看完这本书后,我个人觉得如果要在2000年我就长大了,并且看了此书,或许我会义无反顾的去温州看看,然后慢慢的自己会家长建立这种自己生产的方法,也许这是一个漫过程,但只要你能掌握一方面的简单的技术,相信这背后都将是我们财富之路。
解决好中国的失业问题不是一下子的问题,当然需要更多好的政策,所以希望我们国家可以出台更多的好的政策,从而让更多人得到幸福,不是一直都在盲目追求的GDP,它代表不了我们真真实实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