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被阳光照见——石昌林老师讲座有感
被阳光照见
爱,像一束阳光,透过人们的阴霾,融化了冰封心灵的寒冰,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不灭之光
而对爱,我们懂得了报答,我们抱以感恩,我们珍惜,我们珍惜每一份被给予的爱。我们努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们坚持,我们的心中有目标,不愿停歇,愿意一个不停的朝自己的目标走去。
一位老师,因为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的同时却不能喝降压药,每次出行身边都要有能搀扶的东西,否则一个不小心就会倒在地上昏死过去,无数次进入医院,无数次在病床上悠悠转醒,看到的是自己和病床上一片狼藉的呕吐物和一旁正在为了自己而奔走效劳的医生和护士,他很羞愧,觉得自己拖累了这么多人,但医生和护士却从未抱怨一字一句,反而热情的看着他:醒了?真好。
他被感动了下定决心,病好就要投入工作,他也没有食言做完肾脏移植手术后,即刻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十分努力,一刻也不愿意停歇,为什么?为什么他这会这么努力,我想可能是为了那些渴望学习的孩子们,可能是为了珍惜那来之不易的生命,又或者是,感恩……感恩一切赐予他爱,赐予他美好,赐予他希望的人吧!在今天这场讲座中,我受益匪浅,他教会了我们如何读书,如何更好的面对生活,但我觉得他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是感恩。
感恩是一束阳光,他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努力,怀揣着别人对我们的爱,坚持理想与底线向自己的目标与终点无所畏惧的走去。如果不努力,不感恩,又怎么对得起他人对我们的付出以及对我们的爱,被阳光照见,生命啊,它璀璨如歌,成为自己的动力,成为他人的动力学,会感恩,总有一天会带着你打破生活与心灵的囚笼,踏上人生之巅。
愿我们都能守住自己心中的阳光,向目标勇敢前进。
九一班 何皓宇
被阳光照见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题记
今日有幸沐浴在春光之中,聆听了一位智者的讲座。
他言谈温和,犹如阳光般暖化人心,令人陶醉。他乐观、坚毅、强大的精神力量,似阳光般光辉灿烂,让众多听众被照见、被感动、被震撼。
在我的眼里,他也是被阳光照见的人。
他在演讲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瘦弱的身躯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尽管十几年生活过程被病魔摧残,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生的希望,以坚持,坚持我能行为动力,不懈努力,战胜疾病。在这时,坚强的品格,化作一缕阳光照进他的人生。
无论是在分享他的人生经历,还是对我们教会指导时,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感恩。
感恩他的家人朋友,在他低谷时给予他安慰与关怀,感恩大夫帮助他脱离危险,感恩他的学子们陪伴他的工作时间。无数个感恩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和谐美丽的人间关爱图。这时,感恩的话语,化作最温暖的光洒进他的心房。
其实,我们不光可以将他比作被阳光照进的人,也可以将那些求知若渴、虚心好学的聆听者当成再一次被阳光照见的人们。
我们作为学生,不光学到了坚强的态度、感恩的习惯,还有一些写作的方法。他会结合自己的案例,向我们讲述如何写好文章,如何读一本好书,该读怎样的书。他的语言的朴实和自己事例的真实,让这些本是冰冰冷冷的条例变得生动、耐人寻味。似乎他的每一句话虽不如阳光般耀眼,却比阳光温暖。
另外的听众是我们的家长代表,我觉得他的演讲过程中带给家长们最有价值的方法就是言传身教,因为他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验,为自己的孩子指明方向,活成孩子的榜样。我想,之所以他的孩子能够无比优秀,是因为一个通情达理、坚强不屈的父亲的引领。
被阳光照见,我想是我们每一个经历此次活动的分享者与聆听者。无论是伟大的不竭精神,还是感人肺腑的言语,他们都将变作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珍惜被阳光照见的时光,让我们记住这段光阴,共同“乘风好去,直下看山河”。
9.1班 罗晨齐
被阳光照见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题记
“在泥浆中挣扎痛喊,也拥紧不屈的冥顽。”先后做过各项器官手术,却在术后坚持上班、读书、写作的石昌林老师便是这样一个在阳光照耀下前行的人。有幸听完石老师的讲座,感触颇多。
山感地恩,方成其高峻;海感溪恩,方成其博大;天感鸟恩,方成其广阔。石老师在讲座过程中多次提到“感恩”,“我躺下时,母亲就坐在缝纫机前,醒来后,母亲仍是垂下脑袋端坐的姿态,缝纫机的咕咕声伴随我的整个童年。”这是石老师在《时光深处的温暖》一书中关于母亲的描写,文字中饱含爱意。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老师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细细回想中考在即,初三学子们压力山大,而父母和老师们又何尝不是心力交瘁。你是否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热茶,在他们生日时送上一封短信,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多数精力与心血,而我们又何曾体会他们的辛劳,察觉那缕缕银丝、道道皱纹!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守是石老师提到的第二个话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坚持”二字的分量究竟有多重?从“孟母断织”到李白的“铁杵磨成针”,再到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理想是帆,坚持是桨。即使不幸失败,也不要有“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失意,因为你依然是精神领域的胜利者,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你依然可以昂首阔步的面对这一切:“天空不容我,但我已飞过!”
百日积淀,百日辉煌,冲过百日,笑傲一方。光阴似箭的短暂易逝和成绩提高的举步维艰不能成为我们逃避甚至放弃的借口,只要坚信“我能行,我一定行!”
9.1班 马世鑫
被阳光照见
温暖总让人想到阳光,人们向往阳光,也是向往美好的未来。可当我们环顾四周,才恍然自己已被阳光包围。
有人这样说,家是根,是风筝线,总有一天会落叶归根,魂归故里。在秦头楚尾,秦巴腹地里的这个被誉为“秦巴明珠”的安康小城中,每一息空气都令我精神百倍。香溪洞,南宫山,双龙洞这些名字不断跳动在我的眼前。今年是这个小城不平凡的一年,有寒冷才有温暖,安康面临疫情上涨压力,大家一起攻克时艰,政府以保护人民基本人权为前提,带领我们打赢了这场攻坚战。之后,伴随春天的到来,我们迎来了“创文”收检工作,我很高兴的看到马路上是戴着头盔的“骑手”;路口是手拿标旗的“旗手”;十字口旁是挺立如松的“将军”。他们整齐划一,是城市的一道光。中考冲刺牌上的数字一天一天的划过,它是时间,但又不是时间,因为它是时限,用手轻轻调整,勉强骗过自己,但骗不过六月那一天的自己。我们面临的是人生的第一次历炼。在火与热炙烤中也不乏温暖。每天早晨,同学相互鼓励早起,在操场上为体考备战。在无数炯炯的目光中,是对相互间的鼓励。朝阳洒下。是同学,老师,家长的光。
无数次的起早贪黑为了什么?成功是不会因你而跑动的。我也在心中无数次的问过自己,九年的付出,三年的住宿生活,我学到了什么?没错,我学到了潜心钻研,学到了与人相处,学到了自强不息……那么,“何时缚往苍龙”?只有化作一道惊天动地的光,才能在瞬息中抓住机遇。
感恩温暖,感恩阳光,感受阳光所照到的时光深处的温暖。
9.1班 蒋博阳
被阳光照见
——一切力量源于感动
小时候我们词不达意,长大后我们言不由衷。真正的感动不是长亭古道,不是桃花潭水而是那句从未说出口的谢谢。
仔细想来,我好像从未真正的感谢过哪束温暖了我的光。即便如此,却仍理所应当,问心无愧地沐浴着它们的思泽。对父母,每句谢谢都卧藏在心底,也许是太熟悉了;对他人,也未对那只伸来的手施以回报,也许是太陌生了。感动无处不在,但感恩却有口难开。但在一位名叫石昌林的老师的淳谅教诲下我明白了,感动从感恩中产生,而力量源自感动。
父母是一条轨道,是一座桥。遇见峭壁空谷,让它天堑变通途;遇见汹涌波涛,也能让它风平浪静,水波不兴。父母挡住所有风沙,盖过无数浪头只给我们留下了花香鸟语,温风似酒的一条条坦途。他们给我的感动很多,但只有那一次,真真切切地刺痛了我。
我坐在窗边看书,窗外的云像一张张破麻袋,将原本热烈温柔地阳光捂得严严实实,只从斑驳地缝隙中吝啬地洒下了几点。书看到兴趣正浓时,只觉忽然口干舌燥,便喝令妈妈:“给我倒点水来”她像是接到了紧急任务,不一会儿,一杯冒着白汽的水就放在了桌上。我只抿了一小口,便喊道:“这么烫!怎么喝呀!”“凉水伤···”妈妈话到嘴边,却又咽了下去。日头慢慢地向麻袋外挣扎着,听见厨房响起哗哗地水声,她让我帮忙拿一下烧开的水,极不耐烦地拿水,又掸在案版上。转头正欲走,她却说了句谢谢,我看似不在意,实则内心波澜起伏。那每一次的温暖,我何尝不感恩,何尝不感动,但却总是言不由哀,想用一层看似遍布荆棘的盔甲伪装自己那脆弱的心。而那句”谢谢”击溃了那幅快要散架的盔甲。这是感动的力量。
从此,荆棘绽放了,我的世界只剩鲜花,再无泥泞。我坐在书桌前,而那太阳也彻底挣脱了束缚,照在刚翻开的书上。
9.1班 唐梓程
被阳光照见
——温暖的邂逅
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
——题记
少年的肩就应该担当得起草长莺飞和清风明月,我们的征途就是那触手可及的星辰大海!
时间的齿轮会一直转动着,身边的人会不断地更迭着,一重一重的大山会阻挡在我们面前,但请相信:“追风赶月莫停留,平无尽处是春山。”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这也是在石昌林老师讲座中让我所明白的。
心怀感恩,所遇皆温柔。在石老师的散文集《时光深处的温暖》自叙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心里常常充满着感动。被亲人、被朋友、被医护人员、被那些认识过的人感动着…因为感动,我在泪眼婆娑中,依稀感知到了心跳的温度;因为感动,我不由自主的握紧了手中的笔,小心翼翼的试图去还原那些真实的人性,温热的情感……”他在讲座中告诉我们:感恩一方面是爆发力,一方面是有颗感恩的心,感恩就是所有情感品质中最为宝贵的。记得石老师说过,在他年少时,总有一阵嗡嗡声陪伴着他每一个日夜;总有一句朴实的言语安慰着他每一次失意;总有一件缝有补丁的衣服温暖着他每一处身心。夜爬上树梢时,耳旁伴着母亲手下流淌的嗡嗡声入睡,梦中也一直充斥着。鸡鸣打响,瞧见桌上剩有的菜汤还未来得及收,我知道是母亲又熬了一整夜…那年,我是村里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街里邻居脸上都挂满了笑脸,嘴中说到恭喜的话,还要留下我吃饭,不免觉得手足无措,只得连忙脸手并用婉拒着,但心中绽放着灿烂的火花。在石老师的年少时期,不论是母亲还是街坊邻居,都给予了他莫大的鼓励,因此在他《时光深处的温暖》将自己的感谢绘写了进去。
所以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有着美好,磨难也并非难以克服。他还告诉我们:当我们的民族遭受黑暗时,我们要大声喊出起来!起来!起来!当我们自身遭遇挫折时,要告诉自己坚持!坚持!坚持!你一定能行!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谁坚持到最后谁才是赢家。
2006年4月石老师做过肾脏移植手术,先后陆续做过心脏射频消融手术、胆囊切除手术。在他患病时要做透析,但每每透析后会把人身体的营养榨干,因此在这之前他会走路去吃羊肉泡馍,而这又是一个布满荆棘的路程。石老师患有高血压,走路去吃羊肉泡馍难免会引发高血压升高,会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去往那的路上有一个大石头,也成了石老师稍作停留的拐杖。为何不吃降压药呢?因为不能,否则会在透析过程中导致血压猛降,无限接近死亡的边缘。石老师当时多亏了医生和护士的抢救才得以捡回一条命,事后护士还凌微不至的关心着他。我心里一直有个疑惑,在充斥着医药的病房里,无止息的呕吐声中,支撑着他的是什么?他说是感恩、坚守和信念。
若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一个邮差。石老师不仅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给了我们,还教我们在读写方面的方法。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他描写红叶的句子:那是醉酒的刘老汉吧,聊发了少年的狂,为把山川美景看个够,顾不得自己头重脚轻、醉眼迷离,只管跌跌撞撞的在山林里走。石老师不用层林尽染,万山红遍,而是将秋风中红叶的颜色,被风吹的七零八落的情态用醉酒的刘老汉,跌跌撞撞的在山林里走来比喻,细细品来,着实让我回味无穷,感慨万千。或许这就是文字的魅力,牵引着我的心脏剧烈跳动。从班主任口中得知,石老师2006年做的手术,2018年萌发写作的念想,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已经成为有了如此大的成就…听到这内心不由得想问石老师:是什么让您有了产生写作的想法呢?但由于内心的胆怯和名额限定,终是没问出口,但细细想来似也知道了答案。
目光紧随着石老师的背影从教室里出去,来的时候戴着一顶鸭舌帽,手拿公文包和茶杯,走的时候仍是这样,窗外的骄阳收敛了些许阳光,一股温热穿透窗子打在坐在窗边的我的脸颊上,悄悄溜进眼眶,黑板上粉笔的颜色我已分辨不清谁是谁了,只记得瘦瘦高高的石老师在那驻足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黄昏时回到家后,我连忙联系了正在石老师那所学校所就读小学同学,我们好像打开了话匣子,一个接一个的消息未读提醒充斥着眼眶,都是关于石老师的,都是崇拜石老师的言语。
我的脑海又不自禁的浮现起那抹瘦瘦高高戴着鸭舌帽,手拿公文包和茶杯的背影…
9.1班 王欣怡
被阳光照见
暖阳从窗外钻进昏暗的病房,尽数徘徊在此人的周围,用收集的光线,勾勒出男人清瘦的背影。橘黄的阳光洒在脸上,让他的温柔得以实体化,让他泛着病态的白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些暖色。
他应该可以被界定为一个“多灾多难”的人。在《时光深处的温暖》一书中,可见石老师的过去就是一部病魔抗争史。他似乎是神制作的一个残次品,过去多年不断在生死线上徘徊,一次又一次躺上手术台。这样的过往,让我认为他即使说他憎恶这天命,我也能理解。可他却与我截然相反——他认为自己是被阳光包裹的。从父母、亲人,到同学、老师,到医护人员,甚至街上遇到的陌生人,他都心存感激。于是石老师用文字记录了他的感动。在书中,他讲述了一件件小事,还原了他心目中的人性,使他们的形象在书中不断的美化、升华,直至完美。
当石老师看见医护人员任劳任怨,清扫自己的呕吐物时;当他看到母亲在缝纫机前彻夜工作时,都感激着。那么,我们呢?我们虽每天需奋战至深夜,但在战斗的途中,也少不了同学的鼓励,老师的支持,家长的陪伴;当我们为升学考试而烦恼时,旁的人或许也正承担着相同的压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的一次出手相助……这些小事,虽不足挂齿,却也值得我们感动,化为心底的温柔。如此看来,我们也生长在暖阳中。
坚守,包含了坚持的态度和守望的决心。荀子有言:“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欲有成器之心,必有行远之志。在讲座上,曾有同学询问石老师:“是什么让您坚持与病魔抗争?”“存活的信念和感恩的心。不断的告诉自己,祝福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行!’”他想活,他要活!他还有梦,是奋进的梦,也是未来的梦。
逐梦之路漫漫,亦有尽头;远方遥遥无望,亦从脚下。胸怀浩瀚银河,步履却要踏实踩在泥中。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奋进路上,不忘初心,迈开步伐,必要有宁静致远的恒心。奋斗的历程恰似在乱石滩上寻找一抹绿,或许光耀会被遮挡,但我知绿意常在。于是踏过嶙峋的尖石,翻过庞然的巨石,或不能一蹴而就,但总能离成果近些,再近一些。在洪流激荡中抉择,少年怎甘就此而下?在飞溅的浪花中凝望岸上的滩涂,满身泥泞、千奇百怪的乱石,深深浅浅地嵌着,宣告着此生光明的终结一一墨守陈规,固步自封者,终会被历史长河所遗忘,迎难而上,逆流而上者,方可满载希望。逆流的困境是磨砺亦是馈赠,撇除浮华杂垢,冲洗淤泥细沙,奔流不惜,奋斗不息,玉汝于成。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总是被阳光照耀,追光而行。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想石老师一样,成为一道照耀他人也温暖自己的阳光。
9.1班 王佳怡
被阳光照见
茂春,绿油油的树叶子闪着金光,在春的微风中缓缓摇曳,暖黄的阳光爬上窗台,不觉间溜进教室里,温暖着屋内每一个人的心。何其有幸,被阳光照见,幸福了内心。
在小小教室内听讲座,头一次,心中不免兴奋期待。早在太阳升起前,我已经感受到从茫茫黑暗中,在世界的尽头射出的微弱金光。听闻过他的事迹后除了震撼说不出别的话,越发期待这位生命力坚如磐石的老师来。石昌林老师,您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愿见到了,高大瘦弱的身躯不难看出他饱受病魔摧残,但他仍然顽强地直立着,如松、如梅,伟岸屹立在寒冬,成为了一束温暖他人的光。多么坚强的老师!
他很祥和,不会给人畏惧之感。他讲到,他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因为爱和感恩,他活了下来。感恩是每个动物都拥有的一种情感,认为作为高级动物,这种情感的表现方式最强烈。因为感恩,我们学会珍惜和疼爱;因为感恩,我们学会理解和触动。石老师的感恩之情、感动之意全部蕴含在《时光深处的温暖》之中,因此石老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
他又为我们说起坚守。坚守是两个词的组合体:坚持和守望。坚持是一种态度,而守望则是一种信心。做任何事情,都要拼尽全力努力前行,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如果有天你自己撑不住了,闭上双眼,深呼吸,捂住心口,然后默念:“我能行,我一定能行。”那么你就一定可以。讲话时,我从石老师的眼里看到了坚毅,正如他每次面对死神时勇敢的态度,他从未放弃过自己,他的生命就是坚不可摧的。
到了问答环节,我们也都敞开了心扉,讲述自己的故事和疑问,石老师就像睿智的长者,慈祥地为我们解开心结、答疑解惑。阳光照耀下的石老师,温柔又耀眼。彼时,阳光真正的照耀在了我的心头,温暖钻入我的每一根血管,在体内开花散叶了。
被阳光照见,不惧隆冬腊月。
9.1班 柯书涵
被阳光照见
“那是最难走的一段路,我那个时候没有吃降压药,但我知道我不能睡,因为我一睡就起不来了。”这是石昌林老师的演讲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分。
从信和广场到中心医院,短短的一段路,将他的一生都折射了下来。坚持不懈的砥砺前行,就是石昌林老师一生的写照。感恩、坚守和读写,多么朴实无华的三个词语,但当他们组合起来一一体现在石老师身上时,我便愈发觉得这三个词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石老师说我们要感恩在我们人生历程中支持我们,对我们予以鼓励的所有人。这其中包括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家人,我们的老师。
石老先生还举了在他患病期间,他的妻子以及他身边的医护人员对他的帮助和激励,这让我们觉得世间的美好都是环环相扣的,石老师这样纯洁善良的性情,犹如一扇阳光照入了我的心房。坚守,是坚持与守望,这样的解读我还是鲜有耳闻。但正如我开头所写,我听到石老师每天早上那一段艰险的路程,日复一日地走了几个春秋,我便知道了坚持与守望的含义。不抛弃,不放弃这样浅显的道理,我们时常都有所听闻,但如石老师这么鲜活生动的例子徐徐展开,在我面前的还是头一个。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平淡诉说着他这不平凡的经历,我在台下听着不免也泪湿眼眶了。
石老师讲稿中的读写这一部分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部分。也使我受益匪浅,打开了我心中对于写作的兴趣大门。“那满山枫叶犹如醉酒的刘老汉,踉踉跄跄的染了半山。”这句对枫叶的描写是最让我叹为观止的。这也不禁让我惊讶,石老师在饱受病魔折磨的这几年里,仍然能够心系写作,不放弃对文学的追求。 石老师不仅向我们传授了写景的技巧,同样也告诉了在对人物的刻画中我们需要注意的细节。一定要言简意赅,这倒是我从未听说过的。在我往常的文章里,我总是注重对人物样貌的细节描写,往往这一描写就能贯穿我一整个自然段,但是正如石老师所言,我们对于人物的刻画是要贯穿到事情当中的,不能仅仅只靠华丽的词藻。这个周末我也自己把石老师《时光深处的温暖》这一散文集买回家拜读了一下。我发现石老师总是能用最接近于生活的语言向我们讲述出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但是又能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魅力所在。我想这就是写作的意义。我仅仅只读了这本书的二分之一,但是石老师,的创作心血已经深深的感染了我。正如题目所说,被阳光照见。
石老师就是那一束温暖而又炽热的阳光,毫不保留又热情的撒下那一抹灿烂,温暖了我的心灵。我想我以后也会继续关注石老师。
9.1班 钟程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