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语文试卷也是一门技术活——关于出一张合格的语文试卷的思考
疫情过后,我接到了教研组长发来的工作安排。我负责出这次学生网课后的复学检测题。出一张语文试卷,对于一个语文老师而言应该会很简单。无非就是,打开电脑,点击鼠标,在搜索栏输入我想要的试题,复制、粘贴,稍微改一下,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这项出卷任务。
我深知出试卷,是老师必备的一项专项技能。可是从教五年的我,都是用现成试卷,居然一次也没有出过试卷。现成的卷子的确很多,我也不需要花很多力气去创制一套试题。我终于发现,我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怎样出一张合格的语文试卷。
我在书柜里,翻开了我大学期间的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教程——《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这本书的第一编第四章讲到了语文课程测试的内容。书中讲到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测试,强化了一下六个方面的命题原则:融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面考查,以此来检测学生对语文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的原则;在试题选材上,兼顾传统文化、经典美文、中西视野和现实生活,力求做到材料鲜活,问题真实,体现时代特点和实践特性的原则;试卷试题的排序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和特殊解答方式的题目,力求难度、区分度、分值等均衡的公平性原则;提高导向水平原则;强调可操作性原则。明确了出题原则以后,我进一步思考本次测试的目的。
本此考试属于阶段性考试。这次考试属于半期考试前的彩排,其目的主要是检测学生在网课对第二单元事理说明文、第三单元古诗文和写读后感的掌握情况。由此我确定了考查的范围。
初中语文考试的试题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基础知识及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根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我需要对前三个单元的字词进行梳理和整合,在题干中穿插学生在平时听写常出错的字词进行考查。古诗文默写从直接默写到理解性默写排列。文言文翻译题的句子原则根据翻译的不同考查点选择句子。现代文阅读需要选用一篇事理说明文并能够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低碳生活”相契合。写作就直接考查写一篇读后感。再结合疫情“闭关”期间,参与最多的活动莫过于做核酸检测。在口语交际题中,我设置了一道应用题,给老奶奶讲解做核酸检测的流程。
我把这些试题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排版后,自己做了一遍,把答案整理好后,订制答题卡。最后就将文档打包发给了教研组长审查。这整个流程完成的时间远远超出了十几分钟。时间直抵打印试卷的截至日期。我平时的工作状态,给组长就下的细致认真的好印象,所以这张试卷直接被打印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
问题总会通过理所当然的形式暴露出来。第一题考字音,第二题考字形,这两个题的题干要求选择一项全部正确的选项。可是每一个选项都有错。学生发现没有答案举手提出异议。口语交际题的图片,印刷的时候被缩小,学生看不清。怎么办?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只想挖个地洞钻下去。
问题总会有一个巧妙的解决办法。组长发现后,马上决定出广播通知将第一题和第二题改为填空题。图片上的字迹给学生念一遍。我打开广播话筒,心跳加速,声音有点抖,语速不自觉变得很快。广播的那一头,学生反应,讲得太快了,没有听清。我深呼吸后,再次慢速地讲了一遍。
试卷出好以后,还需要打印出来,仔细校对。还有试卷评阅的过程,给评分标准。试卷批阅完成以后,老师还需要对试卷学生答题情况做出分析,和学生一起做各自的考后反思。
出试卷是一门技术活。作为语文老师,不能丢掉了这项技能。平时还需要看报纸,读期刊,了解时事,与时俱进。当语文老师,需要一路修心,一路修行!我在路上,愿与每一个前行的语文人同行。